【閱來悅愛】《市場裡的一天》 市場裡的日常與風俗

文/施佩君 |2024.05.19
186觀看次
字級
《市場裡的一天》 圖/大塊文化提供

文/施佩君

義大利作家蘇珊娜.馬蒂安基利和畫家維塞拉.尼科洛娃共同完成的《市場裡的一天》,是一本透過孩子的視角,探索傳統市場魅力的繪本。



小時候,對市場的印象不太好,尤其是夏天,炎熱、擁擠、吵雜、泥濘、各種臭腥氣味……奇怪的是,我並不排斥。每當母親問:「誰要跟我去菜市仔?」我都是最快穿鞋的那一個。

成為大人後,逛了更多的市場:早上的、黃昏的、夜晚的;不同城市的,不同國家的;固定的市場,流動的市集;在建築物裡的,在露天街道廣場的……即使不下廚,即使有了距離更近、更舒適,甚至更便宜的購物選擇,我還是喜歡走進市場。

被市場吸引的人其實不少,也不限於婆婆媽媽,由蘇珊娜.馬蒂安基利和維塞拉.尼科洛娃共同完成的《市場裡的一天》,是一本透過孩子的視角,探索傳統市場魅力的繪本。

展現市場鮮活氣息

封面展現了市場的繽紛,各種色彩、各種花樣、交錯的線條,無聲卻熱鬧。戴著紅色貝蕾帽的小女孩,在畫面中央,背對著讀者,正墊起腳尖伸直了手,像是要跟手套握手一樣。

扉頁是蔬果攤與排隊結帳的人們,隊伍很長,但感覺不到急躁。小女孩也在其中,仍是背影,牽著一個白髮的老婦。

跟著人群走,翻過書名頁,進入故事的開場。

因生病不能去上學的小女孩,聽到奶奶要帶剛剛痊癒的她出門,開心極了。繪者在首頁下方畫了一張特寫,是正要出門的小女孩,發亮的眼神,綻開的笑顏——準備去逛市集的我,也常常是這樣的表情呢。

下一頁她們走在街上,這個畫面的空間感能把讀者納入其中,彷彿我們就站在馬路對面,而從行人手上提的東西與行走方向知道,一轉身(翻頁),就是熱鬧滾滾的市集了。

文字交代市集的營業時間與上學時間重疊,小孩難得有機會逛市集。且小女孩已待在家整整一個星期,充滿了外出的興奮,順便還提了奶奶要採買的清單。看到形形色色的攤位,形形色色的人,讀者早就雀躍不已,略嫌嘮叨的敘述再堆疊迫不及待的情緒,幾乎要滿到喉嚨了。快快,快走進去吧!

我很難專注閱讀文字,圖畫實在太吸引人,尼科洛娃看似隨性,實則細膩的色鉛筆畫,展現了市場鮮活的氣息與旺盛的生命力。傳統市場最吸引我的,是人;這本書裡描繪的最生動的,也是人。書中每個人物的表情姿態、穿著打扮,都有一種平凡又獨特的生活感,就像真實存在著。圖畫裡的標籤也是亮點,充分表現市場「目不暇給」的特色。以致閱讀這本書,得依循我逛市場的習慣——先慢慢地從頭逛到尾,再回過頭採買——先仔細的欣賞圖畫後,再回頭讀文字。

描繪場景在義大利

這可不是說文字不精采。繪本以小女孩第一人稱敘述,將習自奶奶的「逛市場心法」傳授給讀者,她提到了逛市集的樂趣是貨比三家不吃虧,要睜大眼睛挖寶,更要耳聽八方。還有逛市集要親手挑,有時還得把鼻子湊過去聞一聞,到美食區還得吃吃看,也別忘了與其他客人交換資訊,如此一來,就一定能找到想要的東西。

對了,繪本描繪的場景在義大利。但書中所提體驗傳統市場樂趣的方式,在台灣「嘛欸通」。事實上,在紙上逛著義大利市集時,一些攤位擺設都讓我有強烈的熟悉感,不時勾起逛台灣市場的記憶,這種相似性真的很有趣。

文字作者蘇珊娜.馬蒂安基利在書中做了一個微妙的比喻:「攤子之間好像有條隱形的線,領著逛市集的人。大家跟著看不見的線,慢慢地逛過一攤又一攤」、「那條隱形的線有時用力拉、有時輕輕扯」變化逛市集的節奏。這條看不見的線延伸到維塞拉.尼科洛娃的畫裡,吸引我們一頁一頁、一攤一攤的逛下去,不覺疲倦。這條隱形的線也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市場串聯起一個區域的庶民日常和風俗民情,世代的傳承與情感記憶。

逛市場總有滿滿的收獲,在手上,也在心裡。所以,我們需要市場,它也會在那裡,等著我們再回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