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58年紀念 話說佛光山

文/星雲大師 |2024.05.16
269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大佛城(右)於1974年3月7日奠基興建,隔年11月開光啟用,居高臨下,為佛光山地標。圖/資料照片

編案:五十八年前(1967),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於高雄縣大樹鄉麻竹園購得建寺用地,同年5月16日奠基,定名「佛光山」。大師帶領佛光山僧信二眾披荊斬棘,建設佛光山,訂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作為佛光山未來弘法的方向。如今全世界都有佛光山的道場,真正落實「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值逢佛光山開山五十八周年,特別選錄星雲大師於開山五十周年的開示,以茲紀念。



佛光山開山五十周年「話說佛光山」活動預錄講話

時間:2016年4月11日

地點:佛光山電視中心



文/星雲大師

各位佛光人,大家平安吉祥!

佛光山自民國56年,也就是1967年開山至今,已經五十年了。過去我們忙於建寺,不曾舉辦開山十周年、二十周年紀念活動,只有出版過一些紀念刊物,供給大家了解,值此佛光山開山五十周年之際,我就提出建議,於5月14、15、16日三天,舉辦「話說佛光山」活動,讓所有歡喜與人分享的信徒,也能講說他們與佛光山的一些因緣事蹟。

一念善心 成就開山因緣

過去,佛光山這一塊山坡地,溝渠縱橫交錯,水土流失嚴重,是越南佛教徒褚柏思夫婦所擁有,他們本來想在這裡辦理海事專科學校,後來因為財務上發生困難而找我幫助。

我雖然也沒有什麼力量,但想到他們是佛教徒,就與他們結緣。當然,夫婦倆很感動,就說要把位在大樹鄉麻竹園的這塊地送給我。恰巧,我也正好在尋找一塊比較大的土地建設佛教學院,因為原本設立在高雄壽山寺的壽山佛學院,一年一年招生下來,學生愈來愈多,空間已太小,難以再容納。

只是說,這一塊地雖有幾十公頃大,但到處都是溝渠,看不到平地。這還不要緊,橫豎想辦法克服,填土整治,慢慢建就好,反倒是龐大的經費要從哪裡來呢?很了不起的,當時我們雖然沒有邀約信徒幫忙,但他們都做「不請之友」,主動地來協助。這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如:台南統一企業吳修齊先生說:「我有環球水泥幫助你。」高雄南豐鋼鐵公司潘孝銳先生說:「我要幫助你建寺院。」虹牌油漆的張雲罔雀女士也說:「你所有建寺的油漆都由我來奉獻。」

另外,正當我們在煩惱水源的時候,嘉義的吳大海先生說要幫忙建造一座水塔,後來我就將它命名為「大海之水」,做為紀念。還有,人稱「張媽媽」的日月光集團張姚宏影女士,對我們從事文化教育,也多所支持。

因為有這麼多早期發心的信徒參與,開山五十年來,現在佛光山的信徒已經有好幾百萬人,在全世界也有二、三百家別院、分院,並且都設立有國際佛光會,由在家信眾擔任檀教師、檀講師、督導、會長、祕書,共同推動人間佛教。

尤其近年來,我們又建設有佛陀紀念館,許多偏遠地區的學校校長、老師、學生,因為與我們推動的「雲水書車」結緣,也都來到佛館擔任義工,為大家服務。甚至佛光山平日往來的人眾頗多,最教人掛念的就是廚房燒煮飯菜,但每天也都有許多義工前來協助,供給萬人飯食。

不要而有 心懷大千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就有力量,就能成功。但我深刻地感覺到,五十年來,佛光山所以能有那麼多的助緣,是因為秉持一個原則:不要錢。縱使有錢,也都是用在建大學、辦報紙、辦電台,利益社會。目前光是大學就辦了五所,如:美國西來大學、菲律賓光明大學、澳洲南天大學、台灣佛光大學及南華大學。

說到教育,早期我為了發展佛教,辦理中國佛教研究院,在財力不足的情況下,也曾經發心於不二門旁的「果樂齋」煮麵,供應遊客使用,一天下來,也能煮上幾十鍋,大家都吃得不亦樂乎。

話說大學的開支相當龐大,儘管信徒都很熱心護持「百萬人興學運動」,每月贊助大學一百元,但是有時候我心裡也會覺得很不捨,畢竟賺錢並不是那麼容易。看到信徒們不顧一切地出錢出力,幫助我們在全世界建寺弘法,甚至希望兒子、孫子都能傳承自己的信仰,那股為教的熱忱,真是教人感動。

過去我並不喜歡「貧僧」這個稱號,總覺得出家人心懷三千大千世界,何必說窮?但現在我也自稱「貧僧」了,因為回顧自己這一生,我什麼都沒有,既沒有向人要過錢,也沒有餘過錢;既沒有跑過銀行,也沒有什麼房產、地產,一切都是信徒的,都是大家的,都是十方的。總歸一句,都是「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

關於「話說佛光山」活動,因為信徒人多,不得辦法一一發請帖邀請,五月初,我們會在《人間福報》上發表啟事,將節目時間、內容向各位報告,再請大家關注。

估計屆時每天都會有好幾萬人上山,在飯食上,我們將提倡簡食,如有招待不周之處,也請大家諒解。至於活動地點,一路從佛光山如來殿、大雄寶殿、雲居樓,到藏經樓、到佛陀紀念館,你參加這一場、他參加那一場,總之是大家一起「話說佛光山」。

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佛光山是一個團隊,重視集體創作。因此,連續三天的「話說佛光山」活動,我們不特別邀請什麼有名望、地位的人來參加,信徒大眾都是平等的,男女老少都是一樣的,來到這裡的人就是佛弟子,就是佛光人,就是護法信徒。歡迎各位光臨,我也在山上恭候大家。謝謝你們,祝福你們,等待你們!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隨堂開示錄)



看佛光山

到過佛光山的人都說,佛光山殿宇輝煌,佛像非常莊嚴;也有人說,佛光山的僧侶走路很有威儀,待人親切而且有笑容;或者有人說,佛光山所辦的活動,給人的感受、氣氛都很好,所以很喜歡參加。

以上所述,其實都只看到佛光山的表相,沒有看到佛光山的內在,所以現在針對「如何看佛光山」,提出一些說明:

一、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外表,要看內涵:佛光山除了「五殿十堂」以外,有培養僧才的佛教學院,有重編大藏經的編藏處,有雲水醫院及養老育幼等慈善事業,尤其禪堂、念佛堂等,不深入看不容易真正了解佛光山。

二、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建築,要看事業:佛光山的建築,國內外的道場外觀看起來都差不多,但佛光山道場與眾不同的是,佛光山有教育、文化、慈善、共修等各項弘法事業,這些佛教事業才是佛教的慧命所在。

三、不要只看佛光山的錢財,要看人才:佛光山不是一個富有錢財的道場,佛光山不儲財,也沒有餘財;佛光山所有來自十方信眾布施的淨財,都是用來創辦佛教事業,培養弘法人才。

四、不要只看佛光山的活動,要看制度:佛光山的活動,只是提倡共修,只在增加信徒的聯誼,是一種度眾的方便;重要的是,佛光山是個有制度的道場,舉凡共住的制度、度眾的辦法等,共有一百多條。佛光山以制度保障大眾,所以佛光山號稱「集體創作,制度領導」。

五、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個人,要看團隊:佛光山的每個人,都受過佛門的專科教育,具有正知正見,正派正行;只是個人難免或有缺陷,但佛光山的大眾,人人都是「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所以看佛光山,要看團隊,不要只看個人。

六、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廣面,要看深度:有人說,佛光山在全世界有多少的寺院道場,在五大洲有多少的信徒會員。廣面看固然是不錯,但更重要的是要看深度:百萬會員信徒,他們都是正信佛弟子;二百多間的寺院,都是正派的道場,其寬廣如虛空,其深度如海洋。

七、不要只看佛光山的現在,要看未來:佛光山的現在已經深耕厚實,佛光山的未來會隨著時間更加往前進步。佛光人有「紹隆佛種,捨我其誰?光大佛教,直下承擔」的發心,所以看佛光山的現在,更要看未來。

八、不要只看佛光山的目前,要看過去:佛光山大眾一向是「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眾為我,以教為命」。如能看到這些,才算是看到真正的佛光山。



(節錄自星雲大師《人間萬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