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關節穿對鞋 戴大為給病友膝望

陳玲芳 |2024.05.25
353觀看次
字級
常穿高跟鞋,膝關節前後的肌肉變得緊繃,久而久之會導致膝關節容易痠痛。圖/Pexels
骨科醫師戴大為建議選擇慢跑鞋、氣墊鞋等彈性較佳的鞋子,讓腳的動作更加自然流暢。圖/Pexels
圖/原水文化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2012年,戴大為從成大骨科到新化分院開設骨科門診,希望可以讓山區老人「膝」望無窮。今年4月出版《退化性關節炎診治照護全書》,強調對膝關節退化患者或是想預防膝關節退化民眾來說,「選對鞋子」也很重要。

台南醫院新化分院位在國道八號的最末端,南橫公路往左鎮的方向。這裡雖然地處偏遠,卻是距離左鎮、龍崎、玉井、大內台南山區最近的醫院,肩負著偏鄉醫療的重責大任。

「這些地方人口大多以務農為主且年紀偏高,多少都有骨科問題,但是在二○一二年以前,這裡卻一直沒有一個全職的骨科醫師。」二○一二年七月,戴大為由成大醫院派任前往支援,成為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首位專職骨科醫師。他發現當地患者由於醫療資源匱乏,總是等到病況嚴重才不得不就醫。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情況,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醫生,我膝蓋痠痛,以前貼藥布有效,現在痛得無法彎曲,怎麼辦?」八十二歲陳阿公家裡種芭樂,十多年來雖然常感覺膝蓋痛,但只要想到市區就醫路途遙遠,老人家寧可忍痛或吃兒孫買的保健營養品,直到某天「搬不動芭樂」,才意識到代誌大條。到診間時,陳阿公雙膝貼滿膏藥且嚴重變形,必須置換人工關節。

戴大為幫陳阿公安排做了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當天他就能下床,且隔天膝蓋可彎曲一百度,兩天後順利出院。戴大為說,相較於傳統手術傷口至少二十公分、復原時間約需三個月,病患對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接受度較高,而陳阿公術後也直嚷:「這幾年真是白痛了!」

山區民眾以務農居多,膝蓋損耗率高,偏偏醫療訊息貧瘠,大多患者只靠吃藥,但傳統消炎藥傷胃,容易導致胃潰瘍,病患只能在「胃痛」和「膝痛」間擇一,多數人寧可到國術館「喬一喬」,長期下來,不但失去關節保養先機,也總是拖到病情嚴重才就醫。

都會vs.山區兩樣情

二○一二年,戴大為從成大骨科到新化分院開設骨科門診,發現有逾五成民眾是因為膝關節痛來看診,而相較於都會區長者初次就診時多屬輕度退化性關節炎,山區長輩則清一色屬「重度」,往往他在診間看到患者的時候,他們的雙腳早已變形且寸步難行。

有鑑於此,當年他針對山區民眾開設膝關節特別門診,免去老人奔波市區就醫之苦,並且著重加強衛教、宣導正確膝關節保養及治療方式,希望可以讓山區老人「膝」望無窮。

時至今日,台南醫院新化分院已有多位骨科醫師輪流駐診,開刀房也可以執行骨科手術;戴大為完成階段性支援任務,返回成大醫院服務。回顧那段看診期間,他也看到醫學中心以外多樣態的患者,加上處理嚴重關節變形患者的經驗,對他後來的手術成熟度極有幫助。

有運動不怕上年紀

關節退化疼痛的問題,不僅是肇因於「上了年紀」而已。許多人覺得年輕的時候運動量大,關節從來沒有出過狀況;上了年紀之後,沒有在運動了,關節卻反而開始作怪,於是又更避免活動,但是關節疼痛狀況始終不見好轉。

出乎大多數人意料之外的是,真正的問題反而是「沒有運動」,而不是「上了年紀」。缺乏運動造成核心以及下肢的肌力不足,無法支撐日常生活所需,維持穩定的姿勢,因此造成這裡痠、那裡痛,「這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戴大為說,在自我管理方面,要控制體重。運動前要充分熱身,運動後要做緩和運動,另外也要有充足的休息,如此配合治療才會有比較顯著的改善。

高跟鞋傷害膝關節

「膝蓋痛時,盡量先不要穿高跟鞋!」戴大為發現曹女士腳踩硬底高跟鞋,於是在看診最後趕緊提醒她,勸她「平常外出或在家,盡量對自己的腳好一點,穿舒服鞋子,最好是輕一點、鞋底有彈性的鞋子,同時也減輕關節負擔。」

「對於膝關節退化患者或是想要預防膝關節退化的民眾來說,選對鞋子也很重要!」戴大為強調,鞋子與膝關節健康息息相關,民眾若穿著合適、舒服的鞋子,膝關節比較不會痠痛,全身也會放鬆。

對關節負擔比較大的鞋子,通常有以下特徵:

◎太重的鞋子

像是工作靴或登山鞋等。若穿著太重的鞋子久走,對膝關節的負擔較大,肌肉也會拉得比較緊。

◎高跟的鞋子

常穿高跟鞋,膝關節前後的肌肉變得緊繃,久而久之會導致膝關節易痠痛。

◎太鬆的鞋子

像是拖鞋等。若常穿拖鞋趴趴走,腳為了把鞋子抓緊,肌肉會緊繃,膝關節的受力也會增加。

◎太硬的鞋子

像是很硬的皮鞋。民眾若穿著底部太硬的皮鞋,鞋子無法吸收膝關節踩下的力道,這些力道反過來加到膝關節上,久了對膝關節不好。

另外,有些雨鞋、雨靴穿起來太硬又太鬆,也都會增加膝關節的負擔。這些材質太硬的鞋子無法彎折,會限制足部各個關節的活動。

5原則教你選對鞋

如何選一雙對膝關節較好的鞋子?戴大為歸納出五個原則供大家參考:

1. 鞋底至少1公分

鞋底若太薄,除了腳感不佳之外,也會有相當大的安全隱憂,例如走路踩到釘子等。因此,選擇鞋底至少1公分的鞋子,不僅更舒適,也更安全。

2.鞋底前後高度一致

若鞋底後方(鞋跟)較高,會讓膝蓋受力不均,有增加膝關節負擔的風險。因此,建議挑選鞋底前後方高度差不多的鞋子,讓膝蓋受力更加均勻。

3.彈性佳

除了鞋底高度外,彈性也是挑選重點。彈性差的鞋子,如硬底鞋或是軟芭蕾舞鞋,容易讓腳的動作不自然,增加膝關節負擔。因此,建議選擇慢跑鞋、氣墊鞋等彈性較佳的鞋子,讓腳的動作更加自然流暢。

4.選輕一點

穿輕的鞋子走路比較輕鬆自然,腳步才不會在地上「拖」行。

5.特殊需求

例如扁平足或高弓足等,建議選擇針對專門需求的鞋子,以更有效地保護膝關節。也可考慮使用鞋墊等輔助用具,以減少膝關節負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