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美國是否已經走衰、甚至預測中國大陸何時可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的相關研究和分析報告,可謂滿坑滿谷,而身為全球頂尖研究機構的蘭德公司,受美五角大廈的委託,提出這分長達一百一十三頁、題為「國家活力新泉源」(The Sources of Renewed National Dynamism)的美國國力報告,將問題核心直指美國內部,直率也格外令人重視。
美國成為全球強權已有一百三十年的時間,是否會和歷史上的強權大約維持百年盛世的命運一樣,逐漸從巔峰下滑,是目前國際間最熱門的議題之一。
蘭德公司的觀察是,確實有跡象顯示,美國出現了「相對性」的衰落。蘭德之所以使用「相對性」一詞,是因為目前美國仍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只是她被其他國家「追趕」上來了,並非美國變弱。
而造成美國與其他國家差距縮小的原因,就外部而言,包括中國大陸快速崛起、發展中國家對美國的尊崇和依賴下滑,內部理由則是生產力滑落、人口高齡化及政治對立。
道瓊社去年曾經報導,生產力的成長正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全球最富有國家的關鍵因素,但美國生產力增幅從一九七○年代後期開始下滑,二○一○至二○二二年期間,平均每年只成長百分之一點三;但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報告,二○二三年至二○二七年的生產力,預估平均僅將成長百分之零點四。遠低於中國大陸的百分之三點五。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則指出,如果美國在二○三○年之前,能將生產力的成長率拉高至二戰後的百分之二點二,那麼就有望舒緩通貨膨脹與國力走低的困境。
至於美國國內政治的對立,從近日風起雲湧的高校學運,及已有超過十萬人連署的「德州獨立運動」等事件,即可看出。儘管這次學運應不致於像一九六○年代末期反越戰學運那麼強勢,德州獨立也還只是空中樓閣,短期內實現的可能性不高,但是在美國兩黨嚴重對立及年底選舉的背景下,這些事件都加劇了美國內部的分裂與紛爭。
面對美國所面臨的挑戰與考驗,包括蘭德公司在內的多個研究機構,都寄望美國菁英和領導人,能將眼光轉回國內,設法解決內部的問題,這才是治本之道。
可惜,目前看來,無論是執政的拜登政府,還是挑戰的共和黨川普陣營,仍是把力氣花在處理外部事務上,除了繼續耗費民脂民膏支援烏克蘭和以色列之外,就是持續對中國大陸進行各種壓制。
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才剛剛在四月底走訪上海和北京,還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會談,宣稱「會負責任地處理美中間的分歧」。不料,美國商務部就緊接著宣布撤銷英特爾與高通向華為供應晶片的出口許可,進一步加強打壓華為。美國的遏華政策執行多年,短期間當然會給中企帶來相當的壓力,但是卻也因此給了他們突破技術關卡的動力,因而出現進口替代的發展,中長期而言,其實不利於美企。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戰略需要重新檢討。
儘管點出了美國衰落的趨勢正在加速,但蘭德的這分報告還是給出了樂觀的結論。蘭德認為,目前美國仍具有相當的工具和資源,可以挽回頹勢,則要看主政者能否做出正確的歷史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