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五月天演唱會周佑洋屢創奇蹟

文/陳昭妤 |2024.05.21
310觀看次
字級
周佑洋年輕時(右)在金瓜石唱片擔任活動宣傳,圖為歌手陳盈潔舉行夜市簽唱會。圖/沈昱嘉、周佑洋提供
五月天於美國紐約舉辦的「好好好想見到你」巡演。圖/相信音樂提供
初入行的周佑洋,在小燈光音響公司工作,正執行某店面開幕會的小場子。圖/沈昱嘉、周佑洋提供
從燈光設備小弟做起的周佑洋,現在率領「必應創造」承辦各一線歌手演唱會。圖/沈昱嘉、周佑洋提供
入行多年,周佑洋(中)仍在各大演唱會現場親力親為。圖/必應創造提供
周佑洋善於解析放大歌手特質,並將其融入演唱會之中。圖/沈昱嘉、周佑洋提供

文/陳昭妤

聚光燈打上,歌手自舞台升起,眾人屏息,直至第一句歌詞落下,歡呼聲始自寂靜中爆出,高溫如浪潮般轉瞬由舞台中心擴散開來,站在遠處的周佑洋揚起嘴角,這正是他一路以來追求的理想畫面。

被五月天暱稱為「洋公」,而後成了江湖名號,周佑洋實是從燈光設備小弟做起,當過多家唱片公司宣傳,從載著歌手跑工地秀、抱著CD上電台拜託主持人播歌,到現在已是五月天、劉若英、林俊傑等一線歌手演唱會的製作人,領著「必應創造」在國內外場館締造一波又一波集體高潮。

「就像看中華隊打世界杯,在家裡喊跟在現場和1萬人一起喊的情緒就是不一樣,演唱會也是。」

對周佑洋來說,那種素昧平生卻能在同個時空裡發生的「共感」,正是演唱會存在的必要。

文藝青年 看小說追影展

周佑洋不諱言從小就是個宅男,打著紅白機,累了就鑽到床上看小說、漫畫。再大了一點,他開始看電影,一度是個瘋追影展的文青。

念專科機械系時,周佑洋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跑圖書館,借兩本書回班上,「在課堂上就把那兩本看完,隔天再借,就這樣看了好幾年,小說、商管、傳記什麼都看。」直到當時認識的建築系好友接下了學生會活動中心的總幹事,周佑洋才放下書本、加入社團,幫著哥們辦起校內活動。

那是將近30年前,校園巡演風潮剛起,李亞明的公司「吾耳族」承辦起《大成報》的「大成校園巨星演唱會」,將本來只是請歌手到校表演的演唱會拉出細節,設計得更為精緻,也讓在現場協助的周佑洋見識到:「原來做演唱會這麼有趣、有這麼多新東西可學,那種第一線接收到觀眾Feedback的感覺很棒,是那時候我開始覺得這件事好玩。」

但隨著投入辦活動,周佑洋的曠課和公假紀錄也來到新高,畢業前夕慘被二一,轉了學,卻實在提不起勁繼續念書,讓他決定休學。「那時就想,如果不繼續念,那接下來要幹嘛,後來想既然做演唱會滿好玩,那不如就去試試看。」攤開報紙求職欄,只有燈光音響公司和演唱會扯得上關係,加上沒有學歷門檻,周佑洋決定先從這塊切入。

當宣傳載歌手 累積經驗 

他回憶當時公司小、員工不到10人,大夥跟著老闆四處接案做,不是小學運動會,就是大學舞會、成果發表會,「每天早上4、5點進公司疊貨,準備好今天要用的東西就開車到小學架音響,幫他們放上台樂、得獎樂,做完拆掉再趕去下一站。」最高紀錄一個月做了38場活動。

他坦言那段時間是燃燒生命在工作,儘管做的和理想中的演唱會相距甚遠,但周佑洋甘之如飴。

只是,20歲出頭的他,最想做的仍是演唱會。但環顧當時市場,還沒有所謂的演唱會製作公司,大多仍在唱片公司內運作。他再攤開報紙,「金瓜石唱片」的徵人啟事映入了眼中。專攻台語市場的金瓜石旗下擁有陳盈潔、李茂山、沈文程、白冰冰等人,應徵成為活動宣傳的周佑洋便開始了載著歌手們趕演出的生活。

當時台語藝人的商演多是工地秀或廟會南來北往趕場外,有時要為旗下藝人辦發片記者會,開始能和公司提自己的想法,從想出媒體會感興趣的哏,到在預算內做出活動,又讓周佑洋累積出不同的思惟。

滾石招募 再從基礎學起

過了幾年匆忙的日子,周佑洋輾轉從收攤的「金瓜石」到了「瑞星」,從開車變成趕飛機,帶著國語歌手四處趕場校園巡演,隨著瑞星被上華併入,上華再被環球收購,彼時年輕一輩的夢幻公司「滾石」在這時找上了周佑洋。

「當時沒有活動宣傳的缺,只有電台宣傳。」儘管對電台庶務相對陌生,「但那是滾石耶!怎樣都要去啊!」他從零學起,排電台通告、抱著歌手新專輯跑各大電台。



參與專輯籌備 解析放大歌手本質

周佑洋回憶那還是個有百萬唱片的年代,「我去的時候剛好是滾石發最後一張百萬專輯:任賢齊的《傷心太平洋》,那之後台灣再也沒有百萬專輯了,我算是趕上盛世的尾巴吧!」2000年開始網路爆發,實體唱片式微,離開滾石的他隨即被在電台時期認識的陳樂融網羅,創立音樂網站,成了當時的串流和直播先驅,無奈最終仍因找不到獲利模式告終。但種種土法煉鋼的經驗,卻為他鋪墊出了更堅實的基底。

「現在想想,我人生裡很多機會都是剛好,真的要說,算是運氣好。」在滾石認識的活動宣傳彼時獨立出來開公司,便問了又準備開始找工作的周佑洋:「想不想來幫忙做演唱會?」小小的製作公司3個人,和陳昇共用辦公室,開始做起陳昇的演唱會和滾石發來的大小案子。

和陳昇合作的過程中,周佑洋無形間習得了更靈活的應對手法。

對周佑洋來說,做演唱會從來不是用來突顯自我能力,而是怎麼解析並放大歌手本質,「就像你手邊有個原著小說要改編成電影,你要先去理解這個原著本身在說些什麼,好讓它被讀到更多。所以我從來不是以我自己想要做什麼出發,因為演唱會的本質還是歌手本人。」

陳昇的真、劉若英的情、五月天的倔強和熱血,為他們的演唱會安上了各自鮮明的風格。「五月天每張專輯都有一個他們想要講的事情。」如以專輯《自傳》為主軸的「人生無限公司」巡迴演唱會,早在專輯發想階段,周佑洋就參與其中,「這是我們跟『相信音樂』一個很好的默契,每當歌手在籌備新專輯時我們就會開始involve,所以很快能理解專輯概念,從中發想演唱會要說的東西。」

「自傳」,是五月天的自傳,還是大家的自傳?定調中心梗概後,周佑洋便能開啟腦洞,為演唱會書寫劇本。



永續必應創造 打造動人力量

從2006年受邀到「相信音樂」設立演唱會製作部門,到2014年獨立出來成為「必應創造」,承接製作其他唱片公司的演唱會,也整合軟硬體技術公司、規畫一條龍服務,拓展規模之餘,身為執行長的他卻坦言,曾對讓公司上市這件事很排斥,「畢竟要對股東們負責,自由度多少有差。」但回看過往經驗,他發現不少公司都是家族企業或某個老闆出來開,若沒人接班,公司就無以為繼。

「但如果上市,『必應』這家公司就有機會永續,就算哪天我不做了,或是幾個高階主管退休了,它還是一個能夠穩定運作的地方。」另一私心,則是他希望能讓每個進到「必應創造」工作的人,都能為此驕傲,甚至被家人肯定。

「我爸媽是公務員,從以前就希望我也去當公務員,那我一直沒有去,他們就常覺得我是不是在外面學壞了,或一直認為我只是個搬舞台的工人。直到有一年『諾亞方舟』的演唱會紀錄片上映,他們去看了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做演唱會。』從那之後,我爸開始會跟朋友說:『我兒子是在做演唱會的!』」

周佑洋期待「必應創造」能像當年的滾石一樣,「一聽到名字就讓人想加入。」而奇蹟,可以不只發生在演唱會裡,他還想著有一天能運用累積多年的技術和人才,做出或許是沈浸式藝術,或許是「太陽馬戲團」、「歌劇魅影」般的經典,但夢想再大,不變的,仍是繼續創造出那一個個表演落幕後,長留在眾人心底的力量。

本版與聯合報「優人物」合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