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發電 再生能源新革命

 |2025.03.24
890觀看次
字級
台灣•洋流發電 圖/取自國家海洋研究院官網
西班牙•植物發電 圖/取自X@BiooOfficial
日本•積雪發電 在全球淨零排放目標推動下,各國積極發展創新能源技術,圖為日本採用積雪發電技術,照亮青森灣區。圖/取自青森縣旅遊官網
美國•細菌發電 圖/取自TheEngineer官網
芬蘭•沙電池 圖/取自Polar Night Energy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全球淨零排放目標推動下,各國積極發展創新能源技術,從積雪、洋流、植物,到細菌、沙粒等多元發電技術,展現綠色能源的多樣性與可能性,並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

在日本,積雪不只是冬季的挑戰,而是創新的能源來源。強烈寒流2月上旬起侵襲日本,多個縣市降下暴雪,青森科技公司「Forte」、京都電氣通信大學攜手多個地方政府,2022年試驗「積雪發電」,今年已成功為青森縣的燈祭點亮燈籠,希望未來能擴大供應民生用電。

黑潮發電  台灣研發布建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Forte這項「積雪發電」設在青森車站附近的「A-Factory」大樓,供應燈籠的電力透過熱對流機制,利用積雪的低溫與環境較高的溫度差,驅動熱電轉換裝置發電,進而加熱管線以融化積雪,融化雪水則可再次循環回到發電機當作冷卻液使用。

除了點亮燈籠,「積雪發電」比起當前電力或煤油發電,能大幅降低燃料與人力成本。Forte未來希望在兼顧環保的情況下取代天然氣,為公共停車場融雪,甚至為公共浴場加熱池水。

積雪可用來發電,大海洋流也能。國家海洋研究院攜手台灣大學及中山大學,近年開發「洋流發電」技術,利用台灣近海穩定的「黑潮」,透過水輪機將海水動能轉換為電力。團隊指出,20瓩級發電機組,於90公尺深、最高每秒1.4公尺流速海況下,連續運轉17小時,每小時產生1萬6000瓦特。而台船公司與中研院去年則簽署「海洋能技術發展應用合作備忘錄」,由中研院研發製造100瓩(kW)洋流渦輪發電機,加速「黑潮發電」的海上測試與布建。

沙電池技術  新潔淨能源

無獨有偶,歐美國家在新能源技術也有突破。2022年,西班牙生技公司Bioo成功研發「植物發電」技術,透過植物根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釋放電子,再轉換成電能。Bioo設計的生物電池,可鑽入任何肥沃的土壤,每年每平方公尺可生產高達200瓦時。

不少人聞「細菌」色變,但原來細菌還可以發電?美國麻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團隊,成功利用一種電活性細菌──「土桿菌屬」(Geobacter)來進行發電。這些細菌能分解有機物釋放電子,並傳導至電極產生電流。雖然團隊原型設備產生電壓僅約0.5伏特(約2.5-5瓦特),但只要連接多個設備,就能產生足以為手機、個人電子產品等小型設備充電的電力。

此外,芬蘭新創公司Polar Night Energy於去年開發出「沙電池」技術,透過沙子的高熱儲存能力,將熱能轉為電能並長時間儲存。當需要時,「沙電池」可透過區域供暖系統輸送熱水或蒸汽,為建築物、游泳池等提供暖氣。Polar Night Energy表示,「沙電池」技術預計可以減少70%二氧化碳排放。

這些新興的再生能源技術顯示,全球對於環保與永續發展的關注,已從傳統能源拓展至多樣性能源。各國透過創新的發電方式,尋求兼具高效能與低環境影響的解決方案。隨著技術突破,這些新技術將有望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