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城市」導遊莫瑞(左1),帶遊客在愛丁堡徒步旅行。
圖/取自臉書@SCVO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當旅行不只是觀光,而是一場人生交會、理解與同理心交織的旅程,它就有機會改變彼此的命運。在英國,一群曾經流落街頭的街友,如今穿上導遊背心,帶領遊客走訪城市不為人知的角落,也走出自己的人生低谷。他們是「隱形城市」(Invisible Cities)的導覽員,說的是歷史,走的是街景,講的卻是每個人生命中不願遺忘的故事。
這項計畫由社會企業家蓋瑞(Zakia Moulaoui Guery)於2016年創辦,初衷是讓曾經無家可歸的人,透過導覽工作重新與社會連結。「隱形城市」從蘇格蘭愛丁堡起步,已在英國擴展到曼徹斯特、格拉斯哥、約克、利物浦等城市,每一場導覽,都是一段關於希望的旅程。
46歲莫瑞(Sonny Murray)是第一批導遊,過去因誤入歧途反覆出入監獄,曾長期露宿街頭。他說:「我曾經在商店偷竊……當我沒有入獄時,我又繼續偷竊,直到我無家可歸、流落街頭,這就像一扇旋轉門一樣。」如今,他不僅是導遊,還成了新進學員的培訓者。他設計的導覽以「罪與罰」為主題,從舊時的絞刑台走到慈善機構的浴室,每一站都與他過去的人生緊緊相連。
「我曾經最期待的,不是有人施捨,而是能洗個澡、洗件衣服。」莫瑞站在愛丁堡支援中心門口,眼中閃著光說,這裡曾是他最常來的地方,如今成了他導覽中最重要的一站。
蓋瑞表示,這項計畫的意義不只是提供收入,而是讓街友從被社會邊緣化的角色,轉變為能站上街頭、向人說話、分享經歷的主人,「無家可歸的人並不等於失去希望。只要給他們一點機會,他們能改寫自己的故事,也能為城市增添意義」。
學習多元語言 找回生活方向
遠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也有一群曾經無家可歸的人,透過一個名為「另眼看吉隆坡」(Unseen Tours KL)的社會企業,重新走進城市,轉身變成導遊。計畫發起人莎安普麗婭(Sasya Ampri)說:「與其單純捐物資,我們更希望創造一個自立的機會。」
計畫創立初期困難重重,甚至靠她的積蓄提供街友住宿與飲食,只為讓他們安心參與導覽訓練。現在每場導覽,街友可獲得旅費收入60%,不但養活自己,也找回生活方向與尊嚴。
56歲導遊佐瑟曾因車禍失業,輾轉成為街友。一次偶然,他參與導覽計畫,從不安到自在,如今已能用英語、馬來語、華語等多種語言與遊客溝通,他說:「我沒想到自己也能帶著人走,看見城市的美,也讓他們看見我。」
此外,在捷克布拉格社會企業「Pragulic」工作的54歲導遊拉達,曾歷經藥物成癮與人生低谷,如今昂首站在街頭,用他的故事提醒世人,街友的「前世今生」並非遙遠的悲劇,「我的過去也許讓人皺眉,但今天我活著,是為了提醒和鼓勵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