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給人接受 融入眾中

文/星雲大師 |2024.04.18
239觀看次
字級
佛教可以增強社會的道德,可以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淨化,有利於社會秩序的改進。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中國社會科學網:星雲大師,您好!前天胡錦濤總書記會見了吳伯雄榮譽主席,提到了關於兩岸文化交流的事情。報導說:胡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兩岸的文化交流,宣導認同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理念。其實您一直在做這方面的事情,能不能談一談對這一番話的看法?



大師:我覺得兩岸的來往,不一定靠政治,也不一定靠經濟,可在文化方面開展學習和相互來往,兩岸之間要你來我往,包括學生、商人等。以佛教而言,它也是中華文化,並且本身就有著豐富的文化蘊涵,比如從敦煌、龍門等在形象上的表現,到各個寺廟的建築文化等等。佛教可以增強社會的道德,可以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淨化,有利於社會秩序的改進。我提倡用佛教來撫慰人心,佛教和中華文化有相似之處。

我舉個例子,釋迦牟尼佛說,大地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是佛,這就是民主。我們中國社會經歷過帝制社會到現在,人們的尊嚴是很重要的。我想提倡佛教服膺於人性、平等、民主。

再者佛教有「三皈五戒」,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我不殺害你的生命,就是不侵犯你生命的自由,自由就是不侵犯;我不偷竊你的財產,就是不侵犯你的財富;我不邪淫,就是不侵犯你的身體和名節;我不妄語,不侵犯你的名譽,就是尊重你人格的自由;我不飲酒,不酒後駕車,同樣如此。

「三皈五戒」就是自由、民主、平等。這中國本來就有,佛教也提倡。你西方的選舉自由民主,我們中國的精神、人格也是很自由民主的。譬如我們講因果報應、廣度眾生,都是社會所需要的。人基本上是離不開宗教的,我覺得宗教裡的各種神,就是代表著人的心,代表著人的需要。事實上,可怕的是邪。



中國社會科學網:您的很多書大陸都在發行,在來台之前我們還買了一本您的書──《厚道》,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大陸已經第六次印刷了!大家有一個感覺,就是您的書之所以受歡迎,原因就是講得非常有道理。

2010年1月,您在中國首屆專門針對全球華人文化界領域的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中,獲得了「中華文化人物」終身榮譽。

記得當時評委會給您的評語是:「致力於讓佛教走向人間化、生活化、現代化、社會化、大眾化、藝術化、事業化、制度化,乃至國際化,使佛教成為世界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並為促進兩岸交流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這一評價真實地折射出您及您所致力的「人間佛教」對於社會的貢獻。想請教大師,您是怎樣把「發揚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弘揚佛教」結合起來的呢?



大師:我想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人,以人為本,再到天,中國人有「敬天」的習俗。那麼超越人和天,就「出世」了。佛教還有一個「菩薩道」,菩薩道就是有出世的思想,有入世的精神。把出世、入世調和起來,能入世也能出世,能出世也能入世,就像一個皮箱我們要提得起,也要放得下,不能一個箱子老是帶在身上。

所以菩薩有出世的思想,也有入世的精神,有人、天的入世精神,也有聲聞、緣覺的出世思想。甚至更圓滿一點說,我們可以叫做「五乘佛法」和中華文化的融和。這個問題我在湖南嶽麓書院做過一次講演,稍有一點心得。



中國社會科學網:請問您所提的「人間佛教」有哪幾個特點?跟傳統的佛教比較,您做了哪些改進和發展?



大師:我之所以提倡「人間佛教」,是覺得過去的佛教太出世,太「寺廟」,沒有走向人間,佛教好像跟社會大眾脫節。本來「人間佛教」就是佛教,之所以加入「人間」,就是強調不要太過「出家人」,不要太過「寺廟」。

因為佛教是大家的,人人有分。我認為,「佛說的」就是人間佛教,「人要的」就是人間佛教,「善美的」就是人間佛教,「淨化的」就是人間佛教,邪惡、壞的就不是人間佛教。所以人間佛教應該是大家普遍要的,人們吃飯、睡覺、居家、夫妻相處、談愛情、做工作、交朋友,都要講人道,講人與人之間的慈愛、忍耐,講給人接受,融入大眾,要跟人同甘共苦等,我想大概就是這種普遍的道德觀吧!人間佛教是親近人們生活的,傳遞一種普遍的道德觀。



中國社會科學網:您所講的使我們對人間佛教有進一步的了解,這次我們也送給您一幅書法作品「人間佛教,佛在人間」。



大師:我已經收到了。我們倡導人間佛教,當然由於力量有限,做不了很多,不過最近幾十年來,我有了一些想法,也可以向你們報告。比方說,人家開大醫院都在都市,可是鄉村、偏遠地方的人們假如生病了,交通、經濟等都是一個問題,這個都市和鄉村就不公平。那我就用汽車組織流動的醫院,我稱之「雲水醫院」,幾十部車子送醫療到山區,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提供一點醫療服務。再比方說,偏遠地方的兒童買不起書,我用「雲水書車」,把很多書送到山區,給他們借閱,待他們還書後,我們又帶到別的地方去,現在這樣的雲水書車已經有八部了。當然,這麼些事,也不是我一個人做的,這許多好事是大家一起做的。



中國社會科學網:您剛才說的很多問題,也是中國社科院的學者在集中研究的問題,現在中央提出加強社會建設,這個社會建設的內涵很豐富,您說的好多內容都是社會建設方面的。



大師:我想我們應該提倡道德和因果。佛教很願意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義走向世界的。我現在提倡「五和」,第一個是自心要和悅,第二個是家庭要和順,第三個是人我要和敬,第四個是社會要和諧,第五個是世界要和平。



中國社會科學網:我們想請問您,您和佛光山的事業為什麼能有如此的發展?我們知道您有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否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或祕訣?



大師:我們是憑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來做的呢?就憑「無」,憑「不要」,我們不要什麼名利,不求什麼薪酬!做義工的人很認真,這來自心甘情願,不要求什麼回報。所以這是一種「無」的哲學。我只是一個出家人,比我健康、聰明、智慧的人多得很,但不謙虛地說,他們沒有我有辦法。為什麼?我沒有神通,又沒有特殊的技能,但有一點,現在慢慢地體會到,有些人要名利、要權力,而我「不要」。這個「不要」很厲害。



中國社會科學網:最後,能否請大師送給我們的讀者一句話?



大師:我想送給大家一句話:「給人接受,融入眾中。」今後世界最重要的就是服務,服務無可限量,要勤勞、謙虛、禮讓,給人接受,把自己融入大眾中,在大眾中成就,在集體中創造。

(刊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科之聲──中國社會科學網訪談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