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海流 尋鯨趣

文/彌生 |2024.04.14
311觀看次
字級
花蓮港附近海域,經常可以看到海豚與鯨魚。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東海岸賞鯨有95%機率可看到鯨豚出沒。圖/奧丁丁體驗
每年4月到10月底,是宜花東的賞鯨旺季。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友善賞鯨應安靜並保持距離。圖為大翅鯨。圖/維基百科
領航鯨是台灣附近海域較常出現的鯨豚種類。圖/維基百科

文/彌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賞鯨季節了!春夏季是鯨豚的求偶期,每年4月到10月底,在台灣東海岸的宜蘭、花蓮、台東三個縣市,可以看到大量的鯨豚出沒,加上東部夏季的氣候穩定,適合出海,因此不管是早上或下午出海賞鯨,都有高達95%的機率可以看見成群結隊出沒的鯨豚喔!

鯤島周邊鯨豚種類多

台灣為四面環海的島嶼,在幾百年前的地圖上,台灣被畫成一個橫臥的島嶼,形似一條大鯨魚,古時稱大魚為「鯤」,歷史上也多以「鯤島」稱呼台灣。

除了地形狀似鯨魚外,在一些台灣原民神話裡,也有許多跟鯨魚相關的故事。以海洋環境來說,流經台灣的黑潮,帶來相當豐富的海洋資源,其中也包含眾多的鯨魚種類;加上台灣沿海常有鯨豚擱淺,各地地底也發現有許多鯨魚化石,可以想見台灣從幾萬年前起,就與鯨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時移事易捕鯨變賞鯨

在亞洲近代史中,由於日本一直有捕鯨傳統,因此日據時期,台灣也曾有一段捕鯨的歷史記憶。當時,捕鯨漁民常從屏東恆春半島出海,原因即是恆春半島的巴士海峽及台灣海峽交會海域,經常有鯨魚洄游出沒。現今恆春半島知名的墾丁「南灣」(舊名「大坂埒」),也是當時台灣唯一的捕鯨基地。

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捕鯨業一度發達,但作業港口移至比墾丁南灣更南端的香蕉灣漁港,一直到1981年,因時代變遷全球興起保護鯨豚風潮,台灣也正式立法禁止捕獵,捕鯨作業畫下句點走入歷史,其後便興起「賞鯨」活動。

9成5機率出海遇見鯨

台灣目前有4大賞鯨出發港口,幾乎都位於黑潮洋流經過的東海岸宜、花、東,只有少數鯨豚會游入台灣海峽。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鯨豚就是追著隨黑潮而來的豐富魚蝦而上,因此此時節搭船出海,只要天氣不是太差,幾乎有9成5以上機率能看到海豚,幸運者,看到不同種類鯨魚的機率也很高。

台灣四周海域其實住著許多鯨豚,有的是過客、有的是住民。根據紀錄,有多達30幾種鯨豚曾在台灣四周海域出沒,占全球鯨豚種類約1/3。其中,又以東部海域海岸有最穩定的鯨豚族群,也因此當地賞鯨活動蓬勃發展。

宜蘭發展晚後來居上

台灣賞鯨業最早起源於花蓮的石梯漁港。1997年,國內第一艘賞鯨船「海鯨號」在石梯漁港正式啟航,開啟了台灣賞鯨業的序幕。台灣賞鯨的蹤跡,北起宜蘭烏石港,沿途有花蓮港、石梯港,南至台東成功港,都有美麗的海上之旅在等待遊客到訪。

宜蘭的賞鯨業雖然起步較晚,但僅鄰台北一小時的車程、加上地貌多樣的龜山島,讓遊客成長相當快速。龜山島周圍海域約有十多種鯨豚出沒,其中以長吻飛旋海豚最為常見。

花蓮、台東可見的鯨豚則超過20種,常見的包含瑞氏海豚、飛旋海豚、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瓶鼻海豚等,甚至有機會看到大型鯨類,如抹香鯨、領航鯨及偽虎鯨等。

悄悄遠離鯨豚好朋友

一趟賞鯨行程,遊客總是滿心期待看到鯨豚,船家自然為了回應遊客的期待,拼命尋找鯨豚的蹤影。然而根據船家長期觀察鯨豚的經驗,以及中華鯨豚協會連續多年的彙整資料,發現鯨豚有逐年往外海移動的趨勢。

至於讓這些鯨豚漸漸遠離台灣沿岸的原因,主要和鯨豚感受到船隻和人類迫近的壓力有關。

根據科學研究,船隻長時間的接近,即便關掉引擎,靜靜在海上浮沉,也會讓海洋動物感到緊迫,而動力引擎的噪音,更會帶來明顯的干擾和刺激。一旦這樣的情況頻繁而長期發生,勢必對動物種群帶來不好的影響:例如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病徵;也會改變野生鯨豚的自然行為。

因此除非人類遵循「友善賞鯨」的原則自我克制約束,嚴禁漁船迫於遊客要求追趕或迫近鯨豚,否則鯨豚群勢將會離台灣愈來愈遠。

畢竟,這些鯨豚是自然生活在海中,並非由人類飼養,牠們只會遵循「趨吉避兇」的天性求存及繁衍,一旦人類不夠友善,鯨豚自然選擇與人類保持安全距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