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迷影思 】福島核災的背後真相《核災日月》

文/朱珩瑄 |2023.06.24
2979觀看次
字級
圖/摘自Netflix
圖/摘自Netflix
圖/摘自Netflix
圖/摘自Netflix

文/朱珩瑄

「我們接下來的任務是拆除同一所核電站,誰能想到有一天,我們會故意摧毀這座照亮未來能源路的希望之塔,更何況,據說拆除它需要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時間……」

——吉田昌郎

一克核燃料鈾235,可以產生相當於三噸煤的能量,在經濟快速成長,凡事需要電力的前提下,核能的效率無疑地照亮了工業社會的未來。然而,當無常來臨,人類是否仍有足夠的掌控能力防止意外發生?二○一一年三月,日本發生芮氏規模九點零大地震,隨之引發的大海嘯,瞬間沖垮了平日注重演練的日本防災底線。

福島第一核電廠因為三一一地震,一至三號反應爐停機,處於安全停機狀態的四至六號依靠柴油發電機運轉,不料,隨之而來十五公尺高的海嘯沖走柴油發電機設備,整個廠區因停電無法抽水降溫,以致一號反應爐發生氫氣爆炸,接著三號、四號反應爐陸續爆炸並釋出放射性物質,爐心整個熔毀。

這是史上第一次發生在同一座核電廠中,超過一個反應爐發生核災,完全超出核災應變計畫,透過影集《核災日月》,觀眾可以見到福島第一核電廠廠長吉田昌郎當下如實的反應,「我們和盲飛的機組人員沒什麼區別,我們不知道自己飛得有多高,或者有多快,完全搞不清楚狀況。」鏡頭帶到廠內的白板上記錄著原子爐的「水位」、「原子爐壓力」……均為「不明」(狀況不明)。

當時究竟發生什麼事

影集《核災日月》(THE DAYS)由Netflix和華納兄弟電影共同製作,為了還原整起事件,製作單位蒐羅包括福島第一核電廠廠長吉田昌郎所做的證詞《吉田的證詞》、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核事故調查報告書》,以及記者門田隆將採訪超過九十位以上事故相關人士所著的《見過死亡深淵的人福島核電廠員工奮戰五百天紀實》等作為劇本的基礎。並且請來特效人員還原災害的畫面,搭配上歷史新聞畫面,全劇八集,帶領觀眾了解福島核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由於全劇講求真實,對於期待驚恐災難感的觀眾而言,或許緩慢沉悶,但製作單位請來坎城影帝役所廣司飾演福島第一核電廠廠長吉田昌郎,還有實力派演員竹野內豐、小日向文世、小林薰等人,扮演核電廠的員工,精湛的演技吸引觀眾目光。其中役所廣司的人性化演出令人印象深刻,他詮釋這個角色,並非外界所謂福島英雄,而是工程專業人員,深知核能失控的危險,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才是他當下所能做的,稍一不慎,結果可能遠比一九八六年的車諾比核災更為嚴重。

官員媒體網民的省思

能源問題攸關民眾生活,值得細心觀賞且省思。省思的點,不僅僅是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毫無抵抗能力,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官員的處理過程、媒體的報導,以及網路群眾的意見。

當首相獲知負責供電的核電廠本身失去了全部電力,急於了解狀況,原子力安全.保安院院長脇谷卻只能照著報告和文件唸出,首相怒不可抑,「你真的是核能專家嗎?」脇谷說:「我在經濟產業省工作。」首相追問:「你大學讀的是哪一所?是理工專業的嗎?」脇谷說:「我畢業於東京大學,主修經濟。」最後首相說了,「給我找個至少懂理科的人來!」

能源主管機關原子力安全.保安院的官員非專業出身,媒體傳遞著假訊息,讓劇中戲謔地說:「攻擊政府的失策,會讓媒體覺得自己也參與了事故的處置。」而網路上流傳兩名在災難中往生的工作同仁,揣測是否因為他們導致爆炸?或是弄壞了冷卻裝置,然後逃跑到某個地方逍遙……網路醜態真實上演。

無怪乎,全劇以廠長吉田昌郎的旁白作為總結:「只有親歷了事故的人,才能講述這個故事」,相信觀眾會在此刻發出深深的歎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