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化療新解方 國衛院:可多活11.4個月 |2020.11.30 語音下載 10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衛院歷時4年研究,找出適合台灣人的胰臟癌化療複方,讓存活期能延長11.4個月。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發生率不高但死亡率高達9成,且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確診通常已經是轉移性疾病或晚期,難以開刀治療,依現有化療不是效果差就是副作用強,患者平均僅能存活3至6個月,國家衛生研究院今(30)日宣布,花4年找出適合台灣人的化療複方,腫瘤可縮小30%,存活期更延長至近1年。奪走賈伯斯、帕華洛帝等許多名人寶貴性命的胰臟癌,早期可能沒有任何不舒服,直到腫瘤很大,才出現腹痛、胃口差等症狀,診斷時近80%至85%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疾病,全身性化學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患者5年存活率低於5%,去年奪走近2500條人命。示意圖。圖/Pexels參與研究的國衛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姜乃榕表示,由於胰臟癌患者確診時都無法單以開刀治療,全身性化學治療是第一線標準治療,但因化療會帶來較高的血液毒素,導致嗜中性白血球、血小板低下,在亞洲病人身上尤其明顯。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說:「病人接受化療後,除了有掉髮等副作用,免疫力也會大幅降低,碰到一點點病菌就可能造成嚴重感染,死亡風險大增,若為了減少副作用而降低劑量,又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示意圖。圖/Pexels為了增加療效、降低副作用,各國紛紛從現有胰臟癌化療藥物中尋求更有效的藥物組合,國衛院2012年起也展開相關研究,歷時4年找出一種名為SLOG的化療複方,可大幅降低血液毒性以及腸胃道副作用。國衛院近年和成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進行臨床試驗,收案73名轉移性胰臟癌病人,發現腫瘤平均縮小30%以上,無惡化存活期從傳統藥物的3到6個月延長1倍,長達將近11.4個月。目前這項藥物組合已獲多家醫院醫師使用,研究成果也發表在知名期刊「歐洲癌症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示意圖。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疫情嚴峻」韓國防疫升級 軍隊禁止休假外出 下一篇文章 逼車問題嚴重 交通部研議加重罰鍰增刑責 熱門新聞 01當兵吃素爭權益 國防部聽到了! 頒布素食管理注意事項2021.01.2202社論--醫療照護體系亟待優化2021.01.2203不二小記2021.01.2504星雲大師:回應2021.01.2205星雲大師:進退之間2021.01.2206星雲大師:心的造業2021.01.2607【學堂鐘聲】 孤獨是靜靜的喜悅2021.01.2508台灣水牛 漸從農村消失2021.01.2409星雲大師 健全家庭建設人間淨土2021.01.2210主人急送醫 忠犬院外守6天2021.01.2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more.. 相關報導 最甜蜜工作!加國糖果公司徵試吃客車用晶片大缺貨 工研院:產業特性與疫情是主因晶片大缺貨 美德日向我求援 彭博:全球對台依賴達「危險」時尚品牌Poppy Barley 推仙人掌皮革純素包包 馬拉松跑者轉吃蔬食半年 突破3年瓶頸跑出全馬個人最佳成績滑雪被熊追 大絕招成功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