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人人都需要教育 2-1

文/星雲大師 |2024.04.24
216觀看次
字級
文化在哪裡,藝術就在那裡。圖為大陸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圖/慧中

文/星雲大師

楊枝梅社長(以下簡稱「社長」):大師才剛結束佛光衛視(今「人間衛視」)的開播大典,尚未休息就邀我們聚餐。

返璞歸真 關心民生

大師:這就是休息,在生活裡休息,在忙碌裡休息。就像念佛一樣,我是在大陸期間學念佛的,那是一種不怎麼有規律的自由調,隨著自己的音調唱念。阿彌陀佛就是這麼自由!

會睡、會吃的人生是很成功的。有很多人不會睡,甚至既睡不著,也不會吃,吃東西吃得不合口味。人要會吃!我就有幾個「名吃」,一是冷的茶泡熱的飯,一是泡飯再加個醬瓜或豆腐乳。熱的飯,不能泡熱的茶,要用冷水,最好是用冰水泡,那好吃得不得了,尤其是人很疲倦的時候,一吃,精神就來了。還有,我們這裡(佛光山台北道場)供應有「臘八粥」(今「平安粥」),所有人來了,都是以粥代茶,既可以充飢,又可以解渴。



社長:那就是趙州茶、佛光粥!



大師:你們的季刊剛出來的時候,我覺得佛教終於有精緻的出版品了,但一方面又很替你們掛念,因為能立刻接受的人不多。



社長:我們看到台灣整個社會,在文明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障礙點,所以《新原人季刊》就朝比較偏向於深度文化及深度藝術為宗旨的方向在做。後來比較樂觀,認為其實社會進步到一種程度,自會「返璞歸真」,就如大師所創辦的佛光衛視,就是一個返璞歸真的開始。這個成果可能一、兩年內看不出來,就如同當初佛光山成立時,怎麼會知道三十年後的現在,學佛的人會變這麼多?同樣的,成立佛光衛視台,三、五年還看不出威力,但假使能夠整個朝向非常精純,完全正面的清流方式上,那麼十年後的進步,可能又將是另一個改變台灣社會的一種基本原動力量。



大師:台灣社會的傳媒文化很奇怪,每天打開電視機收看新聞,除了搶啊、殺啊等壞事以外,就是報導政治人物的一些事情,一般民間的事情都很少上電視,文化藝術的社團活動更是不容易有。

相對的,我在日本,每次看到的新聞,有時候第一則就是報導菜市場的情況,例如:大白菜今天漲了兩毛錢、哪一種水果最好吃等等。又或者報導哪一個人在哪個地方掃地、掃街。這些都是很感人的事情,都是與人民的生活有直接關係,會讓人感覺到電視媒體就是人民的。



社長:一切都是在校正之中,站在一個社會的進步,這應該是一個過渡時期,這個時間對一個基本社會的進步條件是還不夠的。愈進步的社會,會比較偏重於生活、文化、藝術的報導,一些比較罪惡的、醜陋的事情自然就掩去。

現在是因為台灣本身的進步過程,老百姓也喜歡看一些比較刺激的,所以就會造成這種效果。而真正來講,譬如以大師的影響力,慢慢地把衛視做好了,我們認為這真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



大師:做什麼事情,歷史都會給予定位、說明,就看大家如何走下去,走出什麼樣的歷史來。



社長:不知大師對於佛光衛視在新世紀的新計畫是什麼?

自我教育 包容不同

大師:繼續做社教節目啊!我們規畫了佛教的教育節目,因為這個社會需要教育,人人都需要教育,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在於教育。像你們所做的「藝術多媒體」,都是苦學來的,那也是教育,而宗教的教育尤為重要,因為那是心靈的教育、自我的教育。

談到宗教教育,別人教還不容易成功,有時候自己教導自己,反而比較可行。比如我們訓練法師的時候,就叫他去做講演,他為了要教人,自己不得不下功夫,自然也就學會了。

所以,希望今後佛教的教育能人性化,因為「人成即佛成」;盡量要現代化,適合這個時代;也要國際化,因應「天涯若比鄰」的世界;尤其現在教育這麼發達,我們更應該著重生活化的佛教。



社長:其實傳播媒體,尤其是比較強勢的電視傳播媒體,也是跟著時代脈動在走。而跟著時代脈動走,又能夠賦予教育的實質意義,又能不著痕跡,我想這才是大師的精神導向。這是非常不容易,也是很重大的一個導引,現代人非常受用。



大師:所謂的「藝術多媒體」,是怎麼樣子?



社長:「藝術多媒體」是結合音樂、文學、美術、攝影、電腦編序製作而成的。



大師:是不是簡報一個故事或劇情?



社長:舉個例,像《九色鹿》這樣一部作品,就需要很多專業人才,要做得非常成功,大概就需要三到六年的時間。至於怎麼擬訂一部作品的方針呢?第一要先撰稿,編成文學劇本,這劇本不但要讓大家能夠接受,而且還要可以把作品的真正精神呈顯出來。

文學劇本定案以後,分成兩部分進行:一是美術創作,二是音樂作曲創作。所以事實上,我們是一個創作型態的公司。美術創作之後,特殊效果研究製作組將整個畫面規畫成動態,至少也要兩年以上。至於音樂方面完全是全新的創作,待作曲家完成音樂創作後,便開始做龐大的錄音規畫。作曲至少要一年的時間,錄音則需要再一年(大樂團編制、合唱團、配音人員)。

待音樂及美術全部完成,才開始融和。融和的時候,所有畫面必須先用攝影技巧將整個作品結合起來,之後加入配樂,再經過電腦特殊處理,也就是以電腦編序的手法,整編出一部「藝術多媒體」。

這藝術多媒體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作品一呈現出來,必須有其藝術層面,譬如每一張畫都可以成為一個獨立藝術,音樂也可以變成獨立的音樂,像《雲童》的音樂就榮獲兩座金鼎獎。



大師:在佛教界,各位真是有心啊!你們如何在這藝術與宗教之間,做出比較讓人了解、接受的內容?



社長:我們是以東方佛教的精神為內蘊,為所有作品的原創性,但是發展出來後,卻極具藝術的張力。



大師:其實,現在中國人在全世界的藝術裡能揚眉吐氣的,像敦煌、雲岡、龍門等,裡面都有佛教的東西。可以說,文化在哪裡,藝術就在那裡!像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作品都是宗教畫,西方的文藝復興都有宗教精神。



社長:再請問大師一個小小的問題,在印度原始的神話故事《摩訶婆羅多》裡有三位大神,分司創造、破壞與維持,大師覺得這三位大神之中,孰者為重?



大師:在佛教的教義裡,基本的道理是「無常」,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心有生住異滅。所以,我把這個社會看成是一半一半的,比如善的一半,惡的也一半;男的一半,女的也一半;好的一半,壞的一半;甚至於佛的一半,魔的也一半。

如果說全部都一樣,就不是這個世界的定性了。我們要用好的一半,來影響壞的一半,盡我的心、盡我的分。我是覺得,人間最美好的,就是容許不同的存在,那才多采多姿嘛!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