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解讀「敬鬼神而遠之」

文/賽夏客 |2024.05.01
139觀看次
字級

文/賽夏客

華人社會每逢民間節慶或舉行重要儀式時,重頭戲就是準備牲禮祭品祭拜神明(含祖先、鬼神);但是倡導儒家思想的孔子曾云:「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也。」被當時法家代表的韓非嘲笑為表裡不一,既要設壇祭拜,又說要遠離鬼神,豈不是前後矛盾?對此,今人仍有所不解。

其實,這種說法並非字面上的解釋,而有其時代背景。推回至民智未開的夏朝,當時的人們以圖騰為其精神信仰;被殷商王朝消滅後,改信奉鬼神,祭祀時為了表達最誠摯的敬意,甚至會將人當成祭品供奉,推稱神的旨意,就是貴族也無法倖免。那是「以神為本」的時代,神明是尊貴的,人命如同禽獸般不值錢。

後來周武王發動討伐荒淫無道的紂王,不費吹灰之力取得政權,要歸功於殷商前導將士主動棄械投降,因為他們實在活得太苦了。武王在位兩年後病逝,其子周成王年幼繼位,遂由周公旦攝政,代成王行事。周公旦隨即對商人敬畏鬼神、不把人當人的習俗進行深切反思,最終得出:天授權就是「天命」,天可以授權,也可以革權,端看此國人民的感受。進而領悟出「皇天無親,為德是輔」、「神明正直,依人而行」、「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經過三階段思想的更迭,周人最後把人擺在治國的第一位,轉變為「以人為本」的社會,並以禮樂制度來陶冶人性。

據說孔子生前常夢見周公,以現代的話來說,周公是孔子最崇拜的偶像,孔子對其思想信守不渝。孔子的儒學思想最核心是「仁愛」,乃得自於周公「以人為本」之啟發,重視人才是決定國家的興衰,若像夏、商王朝把人視為芻狗,不重視人的價值,暴行虐施,連天都要革其職。

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孔子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遠之,不是逃避祂,褻瀆祂,而是「祭如在,當神在」,以凝聚人心為目的,人只要照天理而行,就不擔心鬼神降禍,故不刻意去親近祂、討好祂。其實,任何朝代都要有崇拜與信仰的對象,做為人與人凝聚力量的中介,周人就以祭拜「聖人」來替代。聖人者即有大貢獻、大發明者也,死後就「把他當神」來祭拜,例如:黃帝造指南車,功勞很大,有黃帝星君廟;孔子制禮作樂是文聖人,有孔廟供祭拜;關羽是武聖人,義薄雲天,建關帝廟供奉……他們都是「人倫之至」也。

因此,「敬鬼神而遠之」是一種做人態度,對天地鬼神仍要存著敬畏的心理,但不要太親近,也不要裝神弄鬼,若是忘了做人最根本的仁義道德,則本末倒置,神明也唾棄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