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兒善於耳目傳情

文/淳恩 |2024.03.03
712觀看次
字級
馬雖然不能雙眼直視,卻能進行耳目傳情。圖/123RF
馬群能和平相處,勢必有其特殊交流模式。圖/123RF
馬兒以神祕的語言進行各種複雜信息的溝通。 圖/維基百科
馬藉由肢體語言及聲音,表意及交換訊息。圖/路透社
馬在接納彼此前,會互聞對方的頭臉及身體。圖/123RF

文/淳恩

螞蟻會用觸角、聲音、視覺、氣味來遞訊息;狗會用眼眉來表達感情和偏好;母象會用鼻子代替手臂,溫和地環繞另一隻象的身體,以碰觸及「擁抱」心情不佳的母象,也會發出高頻率的鳴聲回應彼此,話說回來,馬兒又是如何傳情及表意的呢?



人與人之間,55%的有效交流,是依賴肢體語言和目光接觸,37%的有效交流依賴語氣語調,只有8%的有效交流依賴語言。

動物溝通方式千百種

同樣的,動物世界的「語言」和溝通方式,十分豐富多變、無奇不有。以人類的近親靈長類為例,其溝通不完全靠語言,全靠肢體語言和聲音來表示。

研究更發現,南美巨型河龜可以透過發出各種不同聲音,代表不同含義進行交流。狗兒則可以從其他狗的叫聲,判別出吠叫狗的體型大小,顯見動物雖然沒有語言,卻可以用肢體、叫聲與眼神來傳遞信息。

馬用眉目和耳朵傳情

另一項研究更指出,馬和馬之間,會透過彼此的「目光」和「轉動耳朵」來傳達訊息。

一份刊登在《Current Biology》生物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馬很有可能是利用其他馬耳朵移動的方向,幫助自己更有效率的了解及判斷對自己有利的情況。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心理學助理教授Jennifer Wathan,在一項研究中找來數十匹馬,想看看牠們是不是能藉由其他馬的臉部表情,找出正確的飼料桶。結果發現,馬可以透由觀察另一隻馬的目光與耳朵,傳達訊息、進行溝通。

依同伴表情視線選料

Wathan先在穀倉裡擺上2個飼料桶,其中只有一個是裝有飼料的。接著她在飼料桶的正前方,放上1張跟真馬相同大小的照片,照片裡的馬,眼睛注視的方向,就是正確有料的飼料桶。另外她也準備了其他一些照片,照片裡的馬有的眼睛被蒙著,有的耳朵被蒙著,有的則沒有蒙上耳朵和眼睛。

接著研究人員便讓24匹馬一一走進來,並仔細觀察馬的行為。

結果發現:當照片中馬的耳朵或眼睛被蒙起來時,走進來的馬由於沒辦法判斷照片裡的馬是在「看」哪一邊,就會隨意取食這兩桶中的任一桶;但當馬的眼睛與耳朵有露出來時,走進來的馬就會根據照片中馬的耳朵和眼睛,選出正確的飼料桶。

蓋住耳目即中斷訊息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早前曾研究發現,當一匹馬對某種物體感興趣時,就會豎起耳朵,然後朝吸引牠注意力的任何東西轉動耳朵。而其他馬就會據此進行判讀,透過馬臉和耳朵獲取重要信息。

研究團隊據此推測,馬兒間應該是靠「耳目傳情」,得到足夠的判讀資料,明白哪桶飼料才是正確的選擇,若馬兒看不到其他馬的耳目,就會干擾資訊的收集。

Wathan表示,跟許多會被肉食動物獵食的哺乳動物一樣,馬可以大幅度的轉動自己耳朵(角度將近180度),以便搜尋四周環境,一有動靜便迅速反應。「即便如此,人類還是低估了馬兒的耳朵對於動物溝通訊息的重要性。」

馬界的豐富社交生活

「馬兒從耳目透露出來的視覺線索,似乎比想像中重要。」Wathan表示,馬有著相當豐富的社交生活,所以要觀察動物間的溝通,馬兒是非常好的選擇,而且如果人類能夠觀察更多種生物的溝通方式,就愈能夠進一步了解:究竟是哪些因素,促進了動物高等溝通和社交技巧的演化。

此外,馬兒這種能夠透過同伴的面部表情瞭解周遭環境,並跟隨同類進行注意力轉移,應是馬的基本生存技能,畢竟,當在野外時,這種直覺反射能力,可以幫助牠們找到更好的食物來源,所以耳目間的細膩「溝通」,逐漸成為馬的必備能力。



解密馬的神祕語言

馬兒或許不像人類可以兩眼向前注視,也沒有複雜的語言可溝通,更因為四腳著地,不可能像人類一般互相打手勢,但馬群之間除了會用耳目互打「PASS」,還會發出許多神祕的語言,來傳達情緒和心意。

每個信號各有其意義

科學家深信,為能群體和平共存,馬兒必須互相理解,而馬群擁有一種複雜而神祕的語言,包括圖像、聲音、氣味和觸摸……如果使用得當,馬的群體就能和諧共存、集體行動。

舉例來說,一匹精神放鬆的馬兒,會把耳朵耷拉下來,身體細長且頭頸低垂;緊張害怕的馬身體短,頭和脖子都高;一匹憤怒的馬會把耳朵豎起來;一匹恐懼的馬則會肌肉僵硬,膝關節彎曲,隨時準備逃竄……

在科學家眼中,馬兒經常通過各種謹慎、明確、微妙且清晰的信號交流著,這些信號或簡單或複雜,且透過組合聲音、嗅覺、嘴巴、耳朵和尾巴的擺動……形成各種有意義的「信息」,在群體之間流傳。

高低嘶鳴意涵各不同

比如當在飼養馬匹時,可以發現馬特別會發出聲音。馬在害怕、焦慮時會不自禁嘶鳴;呼喚小馬駒或和同伴問候打招呼時,會發出柔和的嘶鳴;當馬匹落單時,會盡可能發出大聲嘶鳴,呼喚同伴:「我在這裡,你們在哪兒?」以確保其他馬能找到牠。

而當另一匹馬正在接近時,若靜止的馬兒張開嘴巴,耳朵向前,這可能意味著馬正在邀請另一匹馬來共享空間。相反的,如果馬兒嘴巴張開,耳朵向後俯貼,這可能是一種擺開氣勢、要求對方離開的強硬態度。

善意邀請或惡意逼退

此外,馬如何接收同類發出的訊息也很重要。

當一匹母馬喜悅並接納另一匹公馬時,這匹公馬將不會再對另一匹母馬的尿有任何興趣。如果公馬尚沒有喜歡的母馬,便會詳細審查每一個水坑,直到檢出有母馬釋出的善意訊息為止。

當一匹馬輕輕咬另一匹馬的皮膚時,可能是一個警告,也可能是一個邀請。當馬很興奮時,會從鼻孔噴氣發出噪聲,以表達激動欣喜之情。

表達關懷善於交朋友

由於馬的嗅覺很靈敏,當馬和同伴第一次見面時,會互聞對方的鼻子和嘴,接著互聞側面和腹部,以決定是否「彼此接納」。母馬失去了牧群,會通過糞便氣味,找尋原本的牧群,顯見馬糞具有導航和定位的作用。

再者,馬可以通過打滾和抓撓來照顧好自己,也會互相梳理毛髮及身體,表達善意和關懷,使對方平靜下來,或互相檢查有沒有寄生蟲。

馬也有很好的視力。牠們可以看到遠距離和近距離,也會特別注意到遠處發生的動靜,或是其他馬匹的動作和姿勢,據以監測周遭是否安全,是否應有所反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