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蘭花大展 看台日文化相遇

 |2025.08.13
115觀看次
字級
「台灣蘭花百姿-台北展」從跨學科視角出發,多元呈現台灣蘭花的美學、歷史與文化意涵。圖/中央社
「台灣蘭花百姿-台北展」從跨學科視角出發,多元呈現台灣蘭花的美學、歷史與文化意涵。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灣之所以成為「蘭花王國」,跟日本有密切關係。史博館與日本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共同策畫的蘭花大展「台灣蘭花百姿」,現正展出;展覽以台灣蘭花為主軸,集結台日兩地自然科學與藝術文化領域藏品,展出逾200件文物,是史博館重新開館後,首次國際跨域合作策展。

「這是一個透過蘭花發現與相遇的過程」,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說,展覽除了可以發現台灣的歷史、文化,也讓大家看見台灣與日本的相遇、科學與藝術的相遇。

展覽除了能看見日治時期蘭花被發現、被命名,並建立起譜系的過程;也能看見不同時期繪畫中的蘭花所代表的文化差異。

台灣蝴蝶蘭 日本人發現採集

以被暱稱為「台灣阿嬤」的台灣蝴蝶蘭為例,其由1897年日本人首次在蘭嶼採集,之後日本學者島津忠重於1921年在英國期刊上發表,將其命名為Phalaenopsis amabilis formosana,英文名ama被暱稱為「阿嬤」。此後「台灣阿嬤」蝴蝶蘭在日本被廣泛認識和種植,並在國際蘭展上占有一席之地。

史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台灣蘭花百姿」展2月於東京首展,7月移師台灣,跨國且跨領域。展覽中有首次在台灣亮相的重要作品,東京大學特別出借包含明治時期的渡部鍬太郎、高屋肖哲、明治末年到昭和初年間活躍的山田壽雄的原畫;以及台灣第一代植物畫家王仁禮與當代植物畫家中島睦子的珍貴手稿。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長西秋良宏表示,此展是東京大學和史博館於2024年簽署的研究合作協議而開展的計畫,台北展的規模遠大於東京,資料範圍更廣,內容更豐富。

日方策展人寺田鮎美以「金蘭之誼」描述此展,象徵台日兩館親密深厚的友誼。她指出,展覽中有批2023年12月捐贈給東京大學博物館的山田壽雄畫作,包括標示「台灣產」的報歲蘭、3種台灣特有的石斛蘭和蝴蝶蘭。這些畫作記錄戰前台灣蘭花在日本的栽培和開花情況,是園藝史和文化史中引人入勝的歷史文獻。

根據文獻資料,山田壽雄曾為朝鮮王朝最後一位皇太子李垠的蘭花作畫。李垠喜愛蘭花,他在日本的宅邸溫室中種滿了蘭花。山田畫作入藏東京大學博物館後,研究發現,圖稿中有一幅原產於婆羅洲的稀有種──象耳蝴蝶蘭,曾在李垠家溫室培育成功並開花,由山田加以寫生,由此可合理推論這批蘭畫正是山田壽雄為李垠家蘭花所繪的作品。李垠曾以軍人身分來台,這批蘭畫展現台日韓奇妙的歷史連結。

穿花朵衣褲 有機會獲小禮物

史博館表示,展覽共規畫5大展區,內容涵蓋台灣蘭花的自然與人文脈絡,匯聚多位重量級藝術家作品。包括戰後渡海大家溥心畬、張大千等傳統文人畫蘭,到因史博館發起而創作的蘭花繪畫,以及陳進、席德進等名家筆下各具風格的蘭花書畫。

史博館表示,展覽期間,只要身穿有「花朵」的衣褲或配件,購票後向服務台展示,有機會獲得限量小禮,展期至9月7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