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
圖/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
文/乘相
我小時候就離開故鄉,到寄宿學校讀書,所以常常想念家人。八歲那年的一天,我家人帶著表哥竟然到學校來看望我,令我非常高興。但原來他們是來為我辦退學,然後要把我送到更遠的新德里讀書,而且是三天後就要啟程。
記得當天介紹我們去報讀沙彌學園的南格師兄,播放學園生活及學習的影片給我們觀看。有舞獅、武術、瑜伽和音樂,看到學園大眾非常愉快的生活,就很吸引我。
我從來沒坐過飛機,也沒看過許多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的熱鬧城市。所以,一路上我是帶著樂不可支的心情前往。車子愈來愈往偏僻的樹林時,終於抵達了沙彌學園。
當時我感到很迷茫,因為我並不知道是要過出家人的生活,只以為是到新德里念書。而且我認知中的僧服是藏傳的紅袍,怎麼這裡的出家人卻穿著不一樣的僧服,那種陌生感讓我一下子不太適應。
入學那天晚餐,我吃不下飯,一直思念家人和故鄉,於是便低頭靜靜地哭了起來。很感謝乘銘學長,像朋友一樣安慰我,陪我聊天,在各方面都包容我,讓我能盡快適應新的生活。
漸漸地,我不但適應,還慢慢喜歡上寺院的生活環境。十二歲那年,我第一次當〈三時繫念〉佛事的維那,老師讚美我說:「你是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三時〉維那!」老師還說出家人朝暮課誦要認真用心,功德回向十方信施,這是修道者的責任與本分。從那時起,我就更精進的學習佛門法器。
小時候常常尿床,又不愛洗澡也不換衣服,在炎熱的新德里,異味四散,造成室友和同學們很大的困擾。讓同學們覺得難受,我感到非常羞愧,並深深的向大家道歉。
感恩師長及學長們沒有嫌棄我,反而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幫我洗床單和衣服,我心中充滿了感激。是他們的包容和愛,讓我慢慢學會改變自己,也學會了用慈悲與愛去對待別人。
回頭看這些年,我明白了一句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從一開始我不知道為何要來沙彌學園,到漸漸適應學園的環境,並找到自己的專長與價值,建立了與師長及同學們的深厚感情。正是這些經歷,讓我成長為今天的我。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即將要畢業了,回頭看在沙彌學園的那些日子,處處都充滿了點點滴滴的成長經驗,有挑戰、有歡笑,也有不捨。感恩佛光山翻轉了我的生命,讓我看到出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