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印記展 看台灣美術300年演變

曹麗蕙 |2025.04.28
137觀看次
字級
傅狷夫1979年彩墨創作〈山水(3)—祝山雲海〉。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提供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國立台灣美術館自即日起推出全新常設展「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以國美館逾37年、逾2萬件的多元典藏為基礎,透過5大展區,勾勒18世紀後台灣美術300年的發展演變。

國美館表示,展覽橫跨5個歷史時期:從明清時期書畫的在地風格、日治時期風土寫實與現代性的探索、戰後在政治與國際文化衝擊下的多元轉型、1980年代以降台灣主體性與自由議題的探索,直至千禧年後在全球化與數位浪潮中展開的文化重構。

其中「中原流風:台灣早期書畫」展區聚焦明清時期書畫在台灣的移植與轉化,展現以林朝英、呂世宜等為代表的書風與閩習特質,映照早期移墾社會的衝創精神。其中林朝英〈草書鵝群書〉為他書法作品中難得一見的草書作品,書寫於1815年,是時齡77歲的他,往生前1年所寫,筆線字形跌宕飛舞而毫無拘束,表現性極強。

「浪潮與衝擊:1945─1979 台灣美術發展」中,則可一窺傅狷夫1979年彩墨創作〈山水(3)—祝山雲海〉。他以獨創的「裂罅皴」畫祝山,使山勢顯得剛勁挺拔,而以「染漬法」表現雲海的層次變化。尤其他將傳統技法結合西方寫生方法來表現大自然雲海的千姿萬態,是古代山水畫所無,不僅寫實逼真,且能掌握地域的特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