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野馬全球求存 文/宋玉澄 |2024.04.28 語音朗讀 19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現存全球普式野馬的種群,來源大致相近。圖/Lisa Giris蒙古的普氏野馬是世上僅存的野馬種群後裔。圖/Katie Amey 如今在蒙古重現的普氏野馬是復育後的野馬。圖/中國科技網普氏野馬母馬的外型長像很原始。圖/pixabay 文/宋玉澄美國阿薩提格國家海岸公園(Assateague Island National Seashore)有沙灘、溼地和森林,但最吸引人的還是生活在那裡的「野馬」。而這裡的野馬,和全世界各地的「野馬」相似,都源自蒙古野馬種群。沒有主人豢養的馬被稱作「野馬」,文字定義上沒錯,但美國的這些野馬,其實是家馬的後代,只因逃逸、棄養等多種原因,才成為了生長在野外的馬。原生地在蒙古新疆話說回來,世界上過去真的有野馬,其原生地在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和蒙古國西部科布多盆地,按發現的地方,被稱為蒙古野馬或準噶爾野馬,據說已有6000萬年進化史,稱得上是「活化石」。這些活化石,於1879年被俄國探險家普氏在蒙古發現,因而聲名大噪;兩年後,這種在蒙古、新疆一帶發現的野馬,遂正式命名為「普氏野馬」。不幸的是,人怕出名,野馬也怕出名,因此在19世紀末,招來大規模的捕獵,再加上戰爭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普氏野馬分布區急劇縮小。 外型可說極不上相據2018年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期刊的研究,認為普氏野馬是地球上最後現存的野馬種群,據研究,普氏野馬曾經遍布西歐和亞洲的大草原,但推測在1969年左右,就已在原始棲地蒙古戈壁地區滅絕,現在倖存的普氏野馬,實際上是脫逃的馴化馬。這些馴化馬,說起來仍是真正的野馬後裔。普式野馬體型較小,頭大而鈍,頸部短粗,頸鬃短而直立,通常只有一種毛色,主要為啡黃色,到腹部漸漸變為黃白色。嚴格地說,與現代家馬相比,外形並不出彩,甚至可說「極不上相」。不過,據此生物學家也大膽類推,人類的老祖先,長相應是:頭髮粗短、相貌不俊美、身形應該也不高大。基因相近不利傳承二戰以後,各國人工飼養的普氏野馬,數量持續增加中,但由於整個圈養族群,追溯起源僅來自共同的10餘匹野馬,故近親交配所引起的衰弱現象十分嚴重。時至今日,普氏野馬在全世界的圈養數量已達2000多匹,但因基因難免有缺陷,仍處於種群瀕危狀態。普氏野馬的野生種群,約於1950年前後在中國滅絕,但從1970年末以來,中國陸續從歐洲引回普氏野馬,在新疆卡拉麥里和甘肅武威半散放養殖,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野馬基地。近年,新疆烏魯木齊市近郊設有野馬公園—或稱作古生態園區,正式對外開放,其內有數匹圈養野馬,十分親人,遊人可近距離觀賞—這種古代生物! 前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下一篇文章 家貓 野貓 命運大不同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3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4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5【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6【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09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10總統:對等尊嚴 台願與陸交流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悲傷凝視 野生動物的無聲控訴對虐待動物揮出重拳義大利立法 尊重動物抽獎竟能換浣熊、狐獴、鷹 特寵展亂象多 作者其他文章【生活快門】 牛兄的沉思【撫今追昔】稚川丹竈:羅浮山下的故事【撫今追昔】天女維摩一朝雲【律儀典故】戊不朝真【生活快門】另類路標【生活快門】孤獨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