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整建 「玻璃盒」評價不一

 |2024.05.05
1137觀看次
字級
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後,立面新增玻璃盒,引來正反評價。圖/林伯東

【本報台北訊】國立歷史博物館歷時六年整建,今年二月二十一日重新開館,新的空間景觀,近來引發建築與文資界正反評價波瀾。

建築師呂欽文認為,這個國家級的文化場域做成「只剩蒼白與荒謬」;古蹟專家李乾朗也不認同打開原本的紅牆、增建玻璃盒。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陳復則哀嘆,藝術家楊英風為史博館設計的袖珍園林──龍谿園已被破壞殆盡。而在整建過程中,還發生正副館長相繼申請退休的現象,引發外界疑慮。

開館之後,史博館整建成果開始被討論。建築師呂欽文表示,當他看到館舍正面整排掛著「Museum shop」深咖啡色的玻璃盒子,以為走錯地方,懷疑為何要把史博館重要的立面全擋住?

陳復表示,楊英風當年把五行相生相剋的精神放到景觀設計中,構築出這座深具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精神的園林,如今蘇州園林已成日本枯山水景觀,傳統建築中特有的「內外有別」全然被打破。

古蹟專家李乾朗指出,史博館從建築本體到戶外空間的變動,他並不排斥,但新作法得讓人服氣比較好。以玻璃盒來說,擋住了原本的紅牆,看不出紅牆氣勢,他並不認同。

史博館文資類工務委員薛琴則認為,建築本來就會因時代不斷更新,貝聿銘當初在法國羅浮宮前蓋金字塔也被罵,但現在已廣獲接受,他肯定史博館這次的整建作法。

史博館整建案得標團隊認為,歷史建築的記憶要珍惜,過度前衛也不好,應找到平衡,讓新舊對話。

館方表示,史博館透過公開徵選專業廠商執行,整修有諸多現實考量,昔日廊道上的咖啡廳其實是違建,須調整;玻璃盒子則創造了空間進退的層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