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蹟正消失 極端氣候肇禍

 |2024.05.22
249觀看次
字級
印度.泰姬瑪哈陵 洪水。圖/美聯社
中國大陸.莫高窟 極端降雨。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復活島上的摩艾石像,不僅是熱門觀光景點,這些石像怎麼到島上的原由,很有可能會成為未解之謎,原因是氣候變遷,導致島上出現極端降雨,讓摩艾石像遭受嚴重侵蝕;除了摩艾石像,希臘雅典衛城、中國大陸莫高窟、印度泰姬瑪哈陵、約旦佩特拉古城等千年遺跡,都受極端氣候的威脅。

酸雨襲雅典 神廟染上汙漬

摩艾石像約建於1100~1700年,推估由拉帕努伊人用凝灰岩雕刻而成,多數是一體成形,它們撐過了部落戰爭,卻面臨一個新敵人──氣候危機;凝灰岩本來就容易受到侵蝕,多年來風化、降雨,已讓摩艾石像的臉部逐漸失去鼻子、眼窩,它的手曾經突出,現在已融入身體,如今,氣候變遷加劇此現象。

Ma'u Henua原住民社區的保護員馬爾尚(Daniela  Marchan),在此負責保護摩艾石像,「由於岩層的侵蝕,這些雕像正在消失」,近期一場極端降雨,更造成石像嚴重毀損,馬爾尚藉由清除地衣、苔蘚等植物,並採用特殊處理來加固石頭,再使用防水劑保護石像免受雨水損壞,試圖修復受損最嚴重的雕像。

智利去年在保護世界遺產的預算增加了4倍,其中一部分用於修復2022年因野火而受損的5座石像,但目前卻沒有保存其他石像的計畫;對此,馬爾尚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合作只發生在某些項目上,我們需要一個保護策略,一點一點地推進。」親眼目睹摩艾石像的惡化情況,馬爾尚知道時間不多了,「國家從摩艾石像獲利,卻沒人有興趣保護它們。」

此外,雅典衛城見證了希臘古文明的輝煌,過去10多年來,暴雨、乾旱交替來襲,加上空汙、酸雨的侵蝕,導致這些2000多年歷史的遺跡受到損害,例如:衛城城牆出現腐蝕的情況、精美的圓柱染上汙漬,破壞整體美感等。

莫高窟變溼 加速壁畫剝落

希臘2004年啟動修復計畫,遺址表面的汙染,採用雷射科技替古蹟美白,但如何逃過酸雨,仍爭議不休,曾有專家建議在建築上方蓋圓頂,卻有人擔憂會改變原有的景觀;此外,位處懸崖附近的海神廟則因為海平面上升,讓地基變得不穩固。

亞洲的古建築,也沒逃過氣候變遷的威脅,根據綠色和平組織調查,大陸甘肅大雨頻率增加,變得更熱、潮溼,導致莫高窟溼度跟著飆高,加速壁畫剝落,甚至還有石窟已坍塌。

綠色和平高級研究員李昭表示,溼度達到60~65%,會導致鹽分結晶與石窟壁分離,進而引發繪畫顏料脫落或移位,加快雕像病害發生的速率。

極端降雨除了增加空氣溼度,還可能造成洞窟內漏水,且莫高窟因建在大泉河西岸的崖面,還得警惕降雨帶來的洪水威脅。

印度泰姬瑪哈陵去年遭受淹水威脅,6~9月是印度的雨季,受到極端天氣影響,降雨量忽多忽少,豪雨造成亞穆納河(Yamuna River)氾濫,甚至淹到泰姬瑪哈陵外牆和後花園。

氣候變遷加快中東地區的暖化速度,沙塵暴、野火及洪水常常侵襲埃及、約旦、利比亞等國家地區,文化遺址也飽受其害。

例如:伊拉克巴比倫出現崩解,就連重建的石膏外牆也脫落;埃及金字塔等遺跡,受高溫與潮溼夾擊而變色、龜裂;擁有超過2000年歷史的約旦佩特拉古城,部分結構也因為土石滑落頻率增加而瀕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