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世繪 民眾瘋搶ETF的風險

文/邱華創(亞太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創會會長) |2024.05.01
356觀看次
字級

文/邱華創(亞太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創會會長)

前一陣子市場上熱鬧喧騰,掀起一股搶購「009XX高息ETF」熱潮,甚至有民眾急著衝到銀行,不惜損失一些利息,提前將定存解約,就怕買不到。市場報導,民眾在市場瘋搶,2天金額即近千億元。

我們簡單科普ETF,英文原文為Exchange Traded Fund,一般稱為「指數型基金」,是一種由基金公司發行,追蹤、模擬或複製標的指數型投資組合,且可透過證券公司交易買賣的開放式基金。

該檔ETF引發市場熱議,主要是商品訴求「月配息」,且年化的配息率過去可達兩位數,也就是直接標榜「高息」,英文名稱「High Dividend ETF」,字面的意涵就是,持有這個標的,投資人將擁有「高」的配息。

然而未來的配息多高,才是「高」呢?確實的數據,其實投資人不知道,發行業者也不知道。但是類似這種行銷手法,在先前有太多的例子,就是投資人會因此被誤導,而蒙受損失。正如法規警語所言「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之保證」。

台灣長期處於低利率環境,因此類似的情況,投資人看到「高收益債券」,市場也總常會興起熱潮。但仍有許多人不知道,或者被「高收益債券」的名稱誤導,英文high yield bond,其實是信用評等很低級別,也就是信用風險很高,發債公司失去償債能力機率很高的債券,它也被稱為「junk bond垃圾債券」。投資人常不清楚,購買「高收益債券」基金,所承擔的信用風險(債券發行公司失去償債能力)是很高的。

並且,高息ETF或是高收益債券基金,看似誘人的「月配息」,投資人從基金公司領到的配息,是有可能「扣到自己的本金」;和銀行存款領利息不會影響本金,真的是非常不同的狀況。金融商品看似高級的名詞背後,常隱藏潛在不小的風險。

不僅一般民眾很多人不甚了解,日前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立委質詢ETF市場亂象,呼籲主管機關應適時管理的過程中,立委就將金融商品ETF,幾乎全程口誤說成「ETC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

李嘉誠是有名的富人常青樹,他的致富祕訣之一,即是善於做好風險控管。李嘉誠先生有過很好的描述:「我用90%的時間思考失敗。」也就是他在投資之前,總盡可能思考各種風險,並評估其可能的影響、自己能否承擔,或是有準備好退路。

同樣投資50萬元商品,對擁有1000萬元、50萬元、25萬元資產的人來說,分別占他們資產的5%、100%、200%(向外借錢投資)。若此50萬元的商品下跌20%,損失10萬元的時候,對於他們的衝擊,分別則是1%、20%、40%。因此一般民眾不要只想到賺錢,而「黑白買」(隨意買),輕忽自身的下跌承受能力。

近幾年台灣的痛苦指數(通貨膨脹百分比+失業率百分比)居高不下,民眾擔心資產的購買力被通貨膨脹的高物價吞噬,或者害怕錯失致富良機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是不要盲目追逐投資標的,審慎理財也是保護辛苦累積資產的重要課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