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甲骨文書法家 廖鶴松 玩字頑童 揮灑美麗人生 陳文馨 |2013.06.22 語音朗讀 742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鹿鶴松以水墨、壓克力顏料在麻布上呈現圓明園悲歌。圖/陳文馨尋常的插座被鹿鶴松充飽了電。圖/陳文馨生活中的書法:袋、同在一起、壺(由上而下)。圖/鹿鶴松提供生活中的書法:袋、同在一起、壺(由上而下)。圖/鹿鶴松提供生活中的書法:袋、同在一起、壺(由上而下)。圖/鹿鶴松提供鹿鶴松書法與篆刻的部分著作。 圖/陳文馨心經選句集刻。 圖/陳文馨 「字之為字,自有字在,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知名金石甲骨文書法家鹿鶴松在最近的「字由字在」個展作品,為中國甲骨文下了言簡意賅的定義。 很多初識者都好奇地問他:「『鹿鶴松』是你的『藝』名嗎?」,而他早已習慣如此介紹自己:「我姓鹿,名鶴松,鹿鶴松是我的本名。」 鹿鶴松人如其名,仙風道骨,玉樹臨風,這麼東方的姓名,骨髓裡就是藏著中華文化的細胞,大學時期,在書法篆刻社激出深埋已久的美學芽苗,他形容「就像火山能量蓄積久了,終究會迸發的。」 畢業於師大物理系,現任教於國中,鹿鶴松執教之餘,傾力於書法、篆刻創作與教學、展覽,出版篆刻集五本、書法集四本,著作等身,已辦個展十七次,現任中華甲骨文學會副理事長、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副祕書長、台中縣書法學會監事,是台灣藝文界知名的金石甲骨文專家,也是作品及個展質量俱豐的中生代書法家。 書法融入生活美學 鹿鶴松少年時曾報考新竹師專美勞科,因術科不及格落榜;考師專美勞術科前必須兼學素描、水彩、書法、國畫共四科,對課業沉重的國中生而言,是莫大的壓力,他既與竹師無緣,卻「不幸」考上台中一中,自此只知準備考大學,與衷心喜愛的美術睽違六年。 二十多年前,鹿鶴松尚在師大物理系四年級就讀時,從多才多藝的學長處發現篆刻之美,旋即加入書法篆刻社,學篆刻須識各體書法,他秉持「格物窮理」的精神,發現中華文字的精美浩瀚,是深不見底的寶藏,從此栽進翫石弄墨的有情世界,悠遊在文字大海中。 鹿鶴松因篆刻而學書法,楷行草隸篆各體均有紮實的功力,但獨鍾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為研究甲骨文,他以書為師,最初只看懂兩成,頗為沮喪,而學篆刻必修文字學,又進步兩成,所幸受過物理訓練的基礎,終於理出甲骨文結構的規則,並予以系統的編排。 近幾年他將甲骨文編寫成詩詞、對聯、春聯等,既不違反文字學規範,又不妨礙甲骨文藝術的推展與現代化,融古匯新輯印成冊,是為國人鑑賞書法之美與重新認識中國字最獨特的教材。 提筆為文信手拈來,必須有深厚的文學根底,為此鹿鶴松很感念居仁國中已故導師韓長富當年的強勢規定,每學期須熟背全本國文課本,三年背了一百二十篇雋永的好文章,對鹿鶴松往後的生命美學有深遠的影響。近年來,全民進入電腦時代,鹿鶴松認為,與其愁歎不如另闢蹊徑,書法藝術應走向商品化、通俗化,與生活接軌,才能激發人們學習的興趣。因此,鹿鶴松的書法作品加了橙黃橘綠的斑斕色彩,篆刻則見花鳥蟲魚、飛禽走獸、英文注音,一方頑石被他雕琢得逸趣橫生,而尋常的一只磁盤、一件素衫、一把陶壺,經他巧書後變得活潑有趣,頓時有了新生命,他跳脫傳統窠臼,為古文字找到新出路。 自由空氣造就博觀 「字由字在」、「石氛有趣」、「脫線」、「藝字排開」、「親紅造白 」……,不論辦展覽或著作,這些淺白有味且饒富深意的標題常令觀者心領神會,鹿鶴松的創意有如水龍頭,源源不絕卻又收放自如,「這要感謝國小的盧曉雲老師與國中的李源德老師的啟蒙。」兩位美術老師上課時從不設限,讓學生在天馬行空的環境下隨興發揮,假日帶出去寫生或在家授課,就是讓學生很單純的畫、畫、畫,並替學生報名比賽,小小藝術家的情思悄悄紮根,同時種下美學的火苗,從小呼吸的自由空氣,造就鹿鶴松瀟灑博觀的視野。 鹿鶴松現今的教學態度承襲兩位老師真傳,沒有嚴肅教條,課堂上輕鬆有趣,他善加譬喻,讓學生在遊戲中快樂學習,名之為法外求法的「游藝」,他認為書法教育背負文化傳承的包袱已久,老師若要求現代的學生上課時必須師法古人端身正坐,每個字循規蹈矩一絲不茍,只會令學生「驚恐」逃離,怎能有下一步? 學甲骨文不僅止於識字,是輕鬆浪漫的高度藝術,是美學思維的訓練,他的宣紙版面布局疏密,濃淡大小不拘,先讓學生在玩樂的氣氛中,漸漸體會進入古文字的興味,是寬大包容的善巧方便法。 有一回,一位乙軒小朋友用硬筆寫的賀知章〈回鄉偶書〉詩,通篇文字大小錯落有致,充滿童貞奇趣,令鹿鶴松大為感動,他東施效顰,竊而學之,企圖找回成人世界遺落已久的單純本質,卻也慨歎「要回到『簡單』,太難了!」 喜老東西 恬淡自適 年輕時的鹿鶴松還特好「老東西」,常年浸潤在筆墨紙硯金石篆刻之外,他隨緣蒐藏把玩,至今大里寓所內積聚的奇珍異寶宛如古玩店,他取堂號曰「珍帚齋」,謙稱敝帚自珍,自號「珍帚齋主」。 寫字、篆刻、創作、藏寶,筆歌墨舞翫石之餘,他啜茶品茗,獨飲可也,好友共賞亦佳;或因物理訓練的思考模式,或是筆歌墨舞的薰香,鹿鶴松的性情穩定曠達,尋常生活恬淡簡單,他遠離世事紛擾,不隨俗、不批判、不比較,自在的享受創作時的寂寞與寧靜,正當盛年的他儼然今之古人。 練字練心 習得生活美學 「鹿老師不僅教我們認字,也教學生從各個角度欣賞世間的美。」賴淑芬先後跟隨鹿鶴松學習六年,從中習得的生活美學令她一生受用。 學外文的賴淑芬曾浪跡天涯多年,在國外,她親見西洋人嚮往東方文化之美,他們開班共讀孔孟老莊……用功精研古老深邃的中國經典,反觀故鄉台灣,將自家珍寶束之高閣,被現代文明驅趕而變得庸俗,且因資訊取得太方便,失去對古文化的感動。 賴淑芬回台灣後,她重讀《中庸》,觸摸著字裡行間的靈性,她能感受到古聖先賢的脈動,捧讀的那一刻她與古人的氣息是相通的。後來經朋友介紹向鹿鶴松學甲骨文,她驚歎:「一枝毛筆、一張宣紙,加上墨汁,便可瀟灑的揮舞出自己的美麗人生。」原來學甲骨文一點也不難。 課堂上,鹿鶴松生動活潑的講解,讓每個陌生的古文字裡都有一則遙遠又動人的故事,化為可愛且令人著迷的小精靈。她也發現,書法中運筆的輕重有如人的情感,乾濕濃淡譬如喜怒哀樂,疏密交疊又似人際關係,每回練字都在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現在的賴淑芬是鹿鶴松展場的好幫手,「這個字是鳳,鳳與風同字,請看,她頂上有個后冠,下邊是她的羽毛……」她向觀眾介紹老師的作品,內心滿是喜悅。 生活用品 俱成文字舞台 通稱的甲骨文,指殷墟甲骨文。就時間來說,是西元前十三世紀自盤庚遷殷至商紂滅國的十世十二王這二百七十三年間,所使用的宮廷檔案文體語言的文字。自一八九九年發現以來,大概出土帶字甲骨二十萬餘片;已整理出五千多個單字,可辨識並確定者大約有二千。 甲骨文大部分由鋒利的刀具契刻而成,刀法有切、衝(推)以及單、複刀之別。與後世篆刻比較,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契刻用刀的輕重緩急、起落收放也與書法運腕相關。就線條表現而言,不管渾厚婉轉或瘦硬挺拔,都有很強的立體感、力量感和節奏感,結字渾然天成,造型巧奪天工,結構搭配合理,且衝刀時,骨材會發生碎裂,產生類似於刻石的金石效果。甲骨文是最容易學的象形字,目前甲骨文經蒐集可用字在一千二百至一千五百字之間。 談起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鹿鶴松的眼神熠熠生輝,像個快樂的大孩子;他的情緒在文字精靈跳動時或篆刻刀於方寸間衝、切、鑽、鑿,刀石相激的片刻得到痛快的釋放,他不再高舉文化傳承的大旗,也不高呼崇高使命的口號,那實在太沉重了,現在的他只想藉著每次的展覽、演說或上課,與藝文愛好者分享他的作品,「分享是快樂的。」 日前他的第十七次個展「『字由字在』文字書法藝術」於台中展出,儘管鹿鶴松謙虛地說:「最好的作品永遠在下一場。」但參觀者仍可藉由展覽,見證這位甲骨文大師如何將古老的文字符號與佛經、符咒,甚至英、法外文與罕見的東巴文、貴州水族文字相融合,看見生活中的茶葉罐、文鎮、拖鞋、板凳、檯燈、壁紙……等,都成了文字小精靈的表演舞台,若逢周休日,在會場的茶席上,或許會看見鹿大師當「看店」的掌櫃,正為來客執壺泡茶呢! 前一篇文章 享受單身樂活 吳朋奉 要快樂 不能自欺 下一篇文章 小啟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3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09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王國權三代同心守護一畝田保留珍貴自然資產蘇慕容 有機 讓更多生命擁有幸福顏志文 人生勇於嘗試 樂在音樂布施陳維滄 人生下半場 追尋藝文夢 彎腰樂當環保義工 作者其他文章白光勝身障牧師為布農圓夢想蔡昇宜 因病轉運 重排人生順位 朱麟孫 黑道大哥 懺悔重新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