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光海域 生態壓力緊繃

 |2024.05.16
906觀看次
字級
台灣海洋觀光區沿近海岸人為活動頻繁,出現大量廢棄物影響生態。圖為墾丁恆春後壁湖餵魚區。圖/綠色和平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海洋景觀與海洋生態為台灣重要觀光資產,綠色和平盤點台灣6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發現因人為活動頻繁,海洋生態壓力高的前3名海洋觀光區是:大鵬灣、東北角、北海岸。綠色和平呼籲,立法院應加速審查《海洋保育法》,建立監測與管理系統,維護海洋生態。

船舶穿梭  干擾海洋生物

綠色和平盤點澎湖國家風景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含小琉球)、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含龜山島)、北海岸國家風景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及墾丁國家公園沿岸等6大海洋觀光據點,透過2023年船舶自動辨識系統(AIS),累計2億筆數據,以船舶行經海域的距離、船舶出現的次數、船舶穿越所經的時間長度等3種方式進行調查。

據AIS數據顯示,大鵬灣、北海岸、東北角等3海域生態壓力較其他海域大。以船舶行經距離來看,全台平均值為1.71公尺,北海岸高達8.27公尺、東北角8.3公尺、大鵬灣7.21公尺;船舶出現次數,全台平均1.46次,北海岸2.13次、東北角2.01次、大鵬灣2.46次。船舶穿越所經時間,全台平均59秒,北海岸324秒、東北角297秒、大鵬灣358秒。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李于彤表示,上述3海域不僅是海洋觀光重鎮,也是重要漁場,除了具備珊瑚、潮間帶、潛海熱泉等生態系,也涵蓋鯨豚洄游與聚集地。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邱郁文指出,各種船舶對海洋生態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像是船舶引擎聲及螺旋槳轉動聲產生聲音,會干擾海洋生物的通訊、導航及獵食行為。

船舶可能與海洋生物如海龜、鯨魚等發生碰撞,導致傷害或死亡;船舶燃料泄漏及油汙染也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破壞,而燃料燃燒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劇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如海平面上升或海洋酸化等。

海廢遍布 魚、龜難以生存

李于彤表示,《海洋保育法》原訂2021年完成立法,但經歷3年延宕,今年初進立院審議,目前雖有逾15個版本提出,但均有將分級管理納入,初步規畫海洋庇護區可分為核心區、緩衝區、永續利用區3類,能完整保護海域及海洋生物,因此呼籲立院盡快審查通過《海洋保育法》,從根本建立一套制度,運用分級管理,讓海洋資源使用與生態達到平衡。

長年投入環境永續公益活動的台灣潛水公司執行長陳琦恩說,墾丁每年湧入數百萬遊客,帶來龐大的垃圾量,還有漁民捕魚的漁網,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守法,喜的是淨海觀念日漸普及。

漁民則說,有時整個海面上都是廢棄物,造成捕魚困擾,對他們而言,壓力很大,更何況是魚,「廢棄漁網和廢棄物,是造成很多魚和海龜死亡的原因之一」。觀光船業者則說,載客出海時看到廢棄刺網、海廢是常事,有時好心撿上船,但常不知如何處理,是一大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