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計歷史

文/小C  |2024.05.09
171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小C 

數千年來,體內血液循環一直是研究的主題。在古代,中國人認識到血液通過血管循環的事實,並發展了有關此類系統如何運作的理論。有證據也表明,印度學者已經發展了一些關於循環系統的知識,重點是脈搏及其動態性質。

血液循環 脈搏動態



到了1600年代初期,一位名叫William Harvey的醫生,對血液循環與循環系統有了更廣泛的理解。他於1615年開始教授血液循環,並於1628年出版了題為《論動物心臟和血液的運動》(Exercitatio Anatomica de Motu Cordis et Sanguinis in Animalibus)一書,而他的工作成為循環系統研究的基礎,至今仍受到高度重視。

原來,一旦發現心率與脈搏之間的相關性,就可以確定血液容量及血壓。1733年,史蒂芬‧黑爾斯牧師首次記錄了馬的血壓測量結果。他將一根長玻璃管,直立插入動脈,觀察血液被迫上管時壓力的增加。

技術改進 收縮舒張



1881年,第一台血壓計由俄國的塞繆爾·西格弗里德·卡爾·里特·馮·巴斯克發明。它由一個充滿水的橡膠球組成,以限制動脈中的血流。然後將燈泡連接到汞柱,汞柱會將完全遮蔽脈衝所需的壓力轉換為毫米汞柱,後來科羅特科夫發現了收縮壓和舒張壓。1896年,Scipione Riva-Rocci進一步改良了該裝置。改進包括可以固定在手臂上的袖帶,以向肢體施加均勻的壓力,這將成為未來此類設備的標準設計。

現代血壓測量直到1905年,由Nikolai Korotkoff博士發現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差異後才得以發展。這些壓力對應於施加然後釋放壓力時,動脈內聲音的出現與消失。收縮壓及舒張壓的聲音稱為「柯氏音」,現已成為血壓測量的標準。

從那時起,血壓計取得了進一步的進步。現在血壓測量有多種類型,從水銀血壓計到無液血壓計及電子血壓計,血壓測量變得更加準確,並被廣泛接受為診斷患者時的重要生命體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