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相聚極樂寺探究禪淨

人間社記者吳麗珠基隆報導 |2024.05.02
569觀看次
字級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在佛光山極樂寺舉行,三百五十位愛書人跟著依空法師(前排中)、妙璋法師(前排中左三),共讀《禪學與淨土》。圖/極樂寺提供

【人間社記者吳麗珠基隆報導】「二○二四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四月二十八日在佛光山極樂寺舉行,研讀《星雲大師全集──禪學與淨土》,禮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導讀,並與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散文作家林少雯參與論壇,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主持。來自基隆、雙北、桃園、新竹等地,共計三百五十位愛書人齊聚一堂,同霑法益。

極樂寺住持妙璋法師引言,歡迎大家參學來找生命的答案和自己的禪心,指出淨土是找回清淨佛性觀看世間,生活將有所不同;《星雲大師全集》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法寶,期勉大家能精進用功與大師相應。

禪門教學法 從煩惱悟菩提

依空法師導讀《禪學與淨土》,以書中公案導讀每一篇章,說明禪宗的反詰教學法、答問不定法、間接暗示法。帶領大家體會星雲大師所說:「禪門教學法是在生活中體驗證悟,由煩惱中證悟菩提,而禪師間的對話及教化都充滿著幽默睿智及禪味。」妙語如珠,現場笑聲連連。

接著導讀禪修方法,有提起疑情、參究下去、身行力學;禪的運用在於有無、動靜、行解、淨穢之間;禪的實踐有用疑探禪、用思參禪、用問學禪、用證悟禪等。〈禪與現代人的生活〉篇章中,大師提及真正禪者是山林水邊皆可參禪,從禪的名稱如禪食、禪悅、禪心等可以看出禪的社會性;禪者的修行要能自我觀照反求諸己、自我更新不斷淨化、自我實踐不向外求、自我離相不計內外,以及重視自我規範,從不生事弄非的精神值得現代人學習。

主題論壇中,趙翠慧針對《禪學與淨土》在修行上有何異同?哪篇最受用,在生活中如何修持實踐?從《星雲大師全集》中,最受用的是什麼?要如何運用這套書集籍?請三位與談人分享驗證。

依空法師指出,禪宗與淨土修行之差異,禪是自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淨土是他力念佛,當人臨命終時的開示或助念,當以淨土為首選,並介紹書中的四種念佛法、持名念佛法及示範,表示念佛可去執著,念佛學佛、自在念佛。

依空法師對〈禪師與禪詩〉感受深刻,其中一詩提到,勿學裁縫師量盡他人的長短,不量自己的長短;道德是用來規範自己而非他人,勉眾以成佛要求自己,寬恕對待眾生。對於大師「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淨共修」的教導,指出佛光山是八宗兼弘的教團,大師認為佛說的就是佛法,不分派別,一佛即一切佛,是圓融多元且包容的人間佛教。

慧喜法師對「談禪」篇體會深刻,禪即真心但不是分別心,大家若能少了比較、計較之心才能在生活中從容應對,掌握充滿趣味的禪機,例如大師初創佛光山時大家都不看好,但大師認為「鬼不來,人來就好」,「鎖不住財,代表法水常流」,所以禪者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

慧喜法師表示,大師在書中指出,要求我們「在眼耳鼻舌、行住坐臥、人際和諧、居家環境、思想見解、心田識海中建立人間淨土」,就是教導我們在身口意上落實佛法,則所在地即人間淨土,能讓大眾也歡喜願意親近學佛,讓佛教興盛,而非死後才去淨土。

全集是法寶 每句話都受用

林少雯對於書中「參禪不一定要打坐,乃至行住坐臥都是禪」很受用。他在家寫作時最愛洗碗,四十年來坐車走路也背誦《心經》,達至忘我境界,如打坐般;多年前朝聖印度時,體會到孩子們唱「人間音緣」也能忘我,如入禪定境界,此即佛法。

林少雯肯定《星雲大師全集》,都能在生活中應用實踐,例如有人鬧離婚,看了大師的書就和好了,他對於大師寫出三百九十五本書的成就和精湛文筆,非常佩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