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毒物質 自我保護

文/田中修 |2024.05.16
134觀看次
字級
韭菜與水仙比較圖 韭菜(左)水仙(右) 韭菜與水仙的葉子長得非常相似,地下部位的差異如上圖所示。圖/田中修
韭菜與水仙比較圖 韭菜(左)水仙(右) 韭菜與水仙的葉子長得非常相似,地下部位的差異如上圖所示。圖/田中修

文/田中修

植物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產生許多機制,費了很多心思。但是,不管植物再怎麼有技巧地保護自己,還是會被動物吃掉。不過假如植物能完全抗拒被動物食用而逃跑,地球上就沒有動物活得下去了。

無法逃跑 自求多福



植物需要媒介來傳播花粉,亦即昆蟲及鳥類等動物的幫忙。另外,種子也會附著在動物身體上來幫忙傳播。動物吃果實,即可幫忙散播果實裡面的種子,或是連種子一起吃下肚,隨著糞便一起排泄在遙遠的某處。多虧動物的幫忙,植物不必到處走動也能拓展新的棲地。所以,植物應該是認為:「如果量不多,身體被動物吃掉一部分也沒關係。」

話雖這麼說,如果完全被吃光還是很麻煩,所以植物具有一套方法可避免那種情況,例如,「有毒物質」。許多植物身上的有毒物質,可藉此來保護自己。在此,我來介紹以人類會食用,並且曾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常見植物吧。

中毒植物 吃了倒楣



2011年,日本德島縣的一所小學上烹飪課時,發生了集體食物中毒事件。2014年,日本山形縣的一家四口,出現了食物中毒的症狀。這兩個案例都是誤將水仙當作韭菜,把水仙葉包進餃子所引起的。吃了這些餃子的人都有噁心、嘔吐的中毒症狀。

水仙是紅花石蒜的同類。紅花石蒜具有有毒物質,此有毒物質依石蒜屬的屬名「Lycoris」命名為石蒜鹼(lycorine)。水仙也含有這個物質。

另一方面,韭菜近年來才分類為石蒜科,以前是屬於百合科的蔬菜,春天的韭菜葉最為柔軟鮮嫩。韭菜具有獨特的香味,而水仙並沒有那種香味,所以很多人會覺得:「不可能會把水仙當成韭菜,吃水仙的葉子啊。」不過,水仙的葉子扁平細長,跟韭菜葉非常相似。因此,韭菜與水仙若種在彼此的附近,很容易發生採摘韭菜,卻混入水仙葉。內容與圖節錄自〈三小時讀通植物學〉,世茂出版授權使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