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聊音樂】越過苦惱後的歡樂

文/維尼老師  |2024.05.21
201觀看次
字級
圖/九桃
圖/九桃

文/維尼老師 

古典音樂浩如煙海,作曲家多如繁星,但樂聖貝多芬絕對是其中最明亮的星星之一。貝多芬生於1770年,逝於1827年,在他45歲之後,歐洲政治經濟動盪,自己又百病纏身甚至失去聽力,有時連醫藥費都沒有著落。而在這樣老病窮苦的困頓生活中,貝多芬以驚人的意志力於1823年完成了人類文明中最偉大的樂曲之一——《合唱交響曲》,其終樂章就是膾炙人口的〈歡樂頌〉!

其實一開始,第九號交響曲是一首純器樂曲,貝多芬甚至已寫了第四樂章,但最後改變主意,決定將德國詩人席勒的長詩〈歡樂頌〉譜曲放入交響曲中,於是才有了這首曠世巨作!而原本第四樂章的素材,則挪用在第十五號弦樂四重奏的第四樂章。

席勒的〈歡樂頌〉詩中,充滿了民主與共和的自由思想,對於貝多芬這樣經常在音樂中打破傳統束縛的音樂家來說,一拍即合。同時詩中所頌揚的歡樂與愛,是貝多芬一生渴望卻始終落空的。也因此,這首詩對他來說有著深刻的靈魂共鳴,也許這也是貝多芬最後將這首詩譜入交響曲的重要原因吧!

由於臨時將第四樂章改成〈歡樂頌〉,與前三樂章缺乏連結,樂曲顯得突兀。於是貝多芬發揮巧思,在第四樂章一開始,讓前三樂章主題先輪流出場,使樂曲產生聯繫與統一感,然後大提琴與低音提琴才獨奏引出了〈歡樂頌〉的旋律。接著在一連串的發展之後,男中音登場,響亮的歌聲為這燦爛輝煌的合唱樂章揭開了序幕!

下面是男中音唱出的〈歡樂頌〉主題!

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以及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等等都是人類文明的不朽瑰寶,而第九號交響曲的終曲〈歡樂頌〉中所頌揚的歡樂與友愛,更指引著世界走向「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理想境界!貝多芬的座右銘是「越過苦惱後才有歡樂」,他的音樂正如這個座右銘,帶領人們衝破黑暗與苦難,去追尋神聖的光明與崇高的歡樂!同時貝多芬也用自己的勇氣與堅韌的意志力,鼓舞所有受苦受難的人們!貝多芬受尊稱為「樂聖」,除了音樂本身的價值,更多的或許是他與他的音樂中強大崇聖的精神力量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