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陌上君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曾經享譽國際的太陽馬戲團因零收入聲請破產。睽違多時,去年三月,台南水交社文化園區舉辦第一屆FOCASA馬戲藝術節,各種風格的表演團隊,吸引大量人潮;去年九月,台灣文博會首度攜手表演藝術團體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打造精采魔幻的光影盛會,當代馬戲重回大眾的視線。
馬戲,顧名思義,最早以「馬」為主角的表演,為豐富演出內容,陸續出現其他動物演員。後來擴大涵義,是指擁有特技或者是受訓過的動物、小丑、魔術以及各種雜技表演的演出。
馬戲團傳統起源於西元前500年左右的古希臘,最早的奧林匹克競賽中,每項比賽節目中間會有娛樂節目助興:藝人在競技場上,會單腳騎乘在兩匹沒有上馬鞍的馬,發出嘶吼聲,以娛樂觀眾。後來,羅馬人為滿足觀眾和君王的嗜血愛好,將這個場地用來進行兩輪戰車競技、馬術表演、鬥劍者與追獵野獸,不管是人或是野獸,最終都被迫相互決鬥,直至一方死亡,相當殘酷血腥,與現在的娛樂性質大相逕庭。
當時各個馬戲團互相競爭、互相炫技,至西元100年左右,羅馬人終於厭倦血腥娛樂,馬戲團的表演性質開始轉向雜耍、戲法、舞蹈等表演方式。此時馬戲團表演和露天圓形競技場就在歐洲各城市如雨後春筍般風行起來。馬戲團的英文是Circus,原意就是指圓形的競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