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日安,朵朵》 創傷療癒 思索孤獨的人生課題

文/楊豫馨 |2024.04.20
1263觀看次
字級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圖/天馬行空提供

文/楊豫馨

編導《日安,朵朵》的法國新銳女導演艾莉絲吉拉德,處理心理療癒主題相當特別,電影藉由一段異國緣,帶領觀眾思索「孤獨」與「療傷」的人生心理課題。



由日、法合作拍攝的電影《日安,朵朵》調性看似安靜溫情,深入探究實則直刺人心,運用了一段異國緣去思索「孤獨」與「療傷」這兩個很難避掉的人生心理課題。

法籍作家希朵妮(伊莎貝雨蓓飾)因為丈夫安托(安格斯戴爾飾)意外過世而停筆,交不出任何新作,生活抑鬱孤單。某天她收到日本出版商來信,處女作將要重新發行而邀請她造訪當地。希朵妮抵達大阪後由通曉法文的編輯溝口(伊原剛志飾)全程接待,走訪京都、奈良和直島等地舉辦簽書會,受到媒體和書迷的熱烈關注。隨著這趟工作旅行,溝口與希朵妮從陌生轉為熟稔,因了解彼此的生命歷程而感覺逐日親近……希朵妮這時卻發現安托的魂靈居然出現身畔,不管是在旅館浴室、簽書會或拜訪的景點……這般虛實交錯的體驗雖然讓希朵妮迷茫不解,但也逼發她重新審視自我,嘗試走出悲傷的深淵。

形式化夫妻之寫照

在觀影當中其實對希朵妮相當不捨,當被記者詢問為何開始創作,她回答:「一個人失去一切後,就只剩下寫作了。」原來年輕時希朵妮全家遭逢車禍,只有她倖存下來,寫作因此成為她咀嚼哀悼的避難所。而多年後,丈夫安托居然也以類似情況驟逝,未生育子女的希朵妮再次孤零,並且發現已無法藉著文字擺脫痛苦了。她生命裡兩次巨變,第一次的孤獨感是激發出寫作天賦,第二次的,卻讓她迷失煩亂,為何兩次孤獨產生的力量一正一負?明明年長一點應該更為豁達通透,接受現實不是嗎?還是亡夫離開得太倉促,留給她的純然孤寂像利刃般在心中割出大洞,她根本不知該如何修補。

與女主角因喪親帶出的孤獨感比較起來,我以為編輯溝口更加可悲些:他在妻子那裡得不到互動和溫暖,下班回家兩人無語度日,空洞沒孩子的婚姻中他倍感寂寞,但也提不起勇氣改變,中年男性滿滿的失落感只能深埋內心——這似乎也是現代社會某些形式化夫妻之寫照。

編導《日安,朵朵》的法國新銳女導演艾莉絲吉拉德(Elise Gerard),處理心理療癒這個主題相當特別。當男女主角朝夕相處互敞心思,希朵妮緊繃敏感內在終能放鬆的時刻,亡夫形象突然出現並溝通交談,讓她有機會吐露嚴重被拋棄感帶來的不滿及不安……我個人認為闇冥世界未可知,導演也許想使用此種超自然(或幻覺)的手法,表達遠離傷心地的女主角,終於有勇氣揭開內心傷疤,與另一自我——被憂傷封印、埋躲幽深心櫃的希朵妮對話,進行一場自我洗滌和更新。

劇中希朵妮被設定成對日本風土文化完全不熟悉的小白狀態,導演由此鋪陳異國生活衝擊導致的矛盾及趣事,為作品帶來輕盈幽默氣氛。對白分量不少並時有佳句,關西地區美好春景及女主角優雅法式打扮,都同樣賞心悅目。

大明星的小品佳作

三個主要角色演技各有特色,尤其大滿貫影后伊莎貝雨蓓逆齡發揮,將原先內在動盪深沉、脆弱又強自鎮定、到劇情後段走出陰霾、駕馭悲傷、放飛本性的希朵妮細緻演繹出來。日本著名演員伊原剛志飾演編輯溝口,他擁有豐富跨國合作經驗、在《來自硫磺島的信》等影劇均有優秀表現,這次在《日安,朵朵》大秀流利法文,與希朵妮磁場相吸漸生化學反應,譜出一場浪漫異國情緣。扮演亡夫的安格斯戴爾在歐洲影壇自有分量,演出昆汀塔倫提諾經典作品《惡棍特工》後更受囑目,在本片擔綱綠葉角色相當稱職。

《日安,朵朵》這部大明星的小品佳作,有深刻性有趣味性,可以做為春日娛樂一個輕鬆愉快的選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