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垃圾台灣、大陸寶特瓶最多 潛水員:堆如山清不完

 |2020.10.21
2994觀看次
字級
海底垃圾台灣、大陸寶特瓶最多,潛水員:堆如山清不完。圖/林祐平提供
海底垃圾台灣、大陸寶特瓶最多,潛水員:堆如山清不完。圖/林祐平提供
海底垃圾台灣、大陸寶特瓶最多,潛水員:堆如山清不完。圖/林祐平提供

【本報基隆訊】環境顧問業者結合國內海洋學者昨公布台灣海底垃圾調查,發現西海岸八大外海的海底垃圾密度是全球的1.5倍,逾九成是纖維布料及膜狀塑膠。經常到基隆、東北角海域海底清除海底垃圾的潛水人員林祐平說,他們最近才去基隆潮境公園保育區海域,發現有大片寶特瓶垃圾,「怎麼清都清不完」。

基隆潮境公園海域是保育區,但海底垃圾仍然嚴重,林祐平表示,這個海域是保育區,常常來清海底垃圾,他們最近9月才又清一次,仍發現海底堆積如山寶特瓶等垃圾,因為只要一個潮汐過後就會帶來垃圾,「怎麼清都清不完,但還是要清」。

林祐平表示,海底的垃圾和潮汐、海流、地形等都有關係,出海港、內灣地形的地方都會有很多,潛水人員在清除海廢時都觀察這些特性,不過,清了之後過一段時間又會有,只能盡力清,清多少算多少,因為不清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造成魚類、海龜、珊瑚等的死亡。

林祐平說,他們清這麼多次及地方,發現以寶特瓶和廢棄漁網、漁具最多,寶特瓶來源主要是台灣,其次是大陸,日、韓也有,廢棄漁網也經常發現,這些垃圾成為一個又一個的陷阱,是海洋無情的殺手,一定要從生活中塑膠減量及教育著手。

環境顧問業者結合國內海洋學者昨公布台灣海底垃圾調查,發現西海岸八大外海的海底垃圾密度是全球的1.5倍,逾九成是纖維布料及膜狀塑膠。海底垃圾過去甚少被關注,外界多關注沙灘、海面等肉眼見海可廢。學者示警,海底垃圾不僅影響生態,進入魚類、浮游生物身體後,最後恐透過食物鏈被人類吃下肚。

英國研究全球每年有1270萬公噸垃圾進入海洋,其中9成4沉入海底,剩下6%才是沙灘、海面上肉眼可見的海廢,全球海底垃圾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0公斤。這次國內調查西海岸八大外海的海底垃圾,平均有102公斤,密度約是全球的1.5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