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 佛教蓮花善德殊勝

 |2024.05.19
368觀看次
字級
東魏貼金彩繪石雕佛菩薩三尊像。圖/微信旃檀精舍
在佛教中,蓮花亦有特殊而神聖的意義,代表「淨土」。圖/微信旃檀精舍
佛教之所以選擇蓮花作為象徵,是因為蓮花完美地表達了佛教的核心教義。圖/微信旃檀精舍
南朝青瓷蓮花尊為多層覆蓮造型,現為湖北省博物館收藏。圖/微信旃檀精舍
隋代敦煌莫高窟407窟藻井的蓮花圖樣。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蓮花生長在沼澤汙泥中,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無論在藝術或文學上,蓮花是最常出現的形象。蓮花在佛教的象徵意義極為深廣,例如佛陀也被稱為「人中蓮花」,象徵佛陀不染著世間的煩惱和憂苦,宛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

諸經蓮花意象

《雜阿含經》卷四,以蓮花來比喻解脫的聖者,雖然生於世間,但無染汙執著。如《華嚴隨疏演義鈔》云:「世尊手足圓滿如意,軟淨光澤色如蓮花。」又《大智度論》卷八,記載佛菩薩以蓮花軟淨為座,示現神力。普度眾生的佛,腳踩蓮花或端坐於蓮座之上,呈現聖潔的啟示和吉祥的祝福。

據《阿彌陀經》描述,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蓮花化生,所以極樂世界又被稱為「蓮邦」。《觀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安坐於寶蓮花,於眾生臨命終時,手持蓮台來接引眾生。

蓮花因其潔淨高雅,而象徵佛教教義清淨崇高。《華嚴經》載,蓮花有四義:一在泥不染,如法界真如在世間不為俗汙;二良性開發,如真如良性開悟,眾生若證,則自性開發;三為群蜂所採,如真能為眾聖所用;四有香、淨、柔軟、可愛四性,如常、樂、我、淨之涅槃四德。

《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九記載,蓮花出於汙泥不染,妙香廣布,令見者喜悅、吉祥。以蓮花比喻菩薩所修十種善法:一者遠離染汙;二者不與惡俱;三者戒香充滿;四者本體清淨;五者面相熙怡;六者柔軟不澀;七者見者皆吉;八者開敷具足;九者成熟清淨;十者生已有想,指菩薩初生時,一切天人皆生喜悅護持之想。

法華經為代表

說到蓮花的殊勝,大致認為是《妙法蓮華經》普遍弘傳所致。此經以蓮花比喻妙法,因此其在漢傳佛教中地位崇高。根據隋智者大師的解析,蓮花所代表的意含可說是整部《法華經》,甚至被視為佛陀四十九年說法的全部。

《法華經》共有二十八品,智者大師以「權、實、本、跡」涵蓋整部經,即開權顯實,開跡顯本兩個主題,並將法華經前十四品與後十四品做劃分。前十四品是跡門,後十四品是本門。然後分別以蓮花的三種意義為比喻,說明整部經的旨意。蓮花的三種意義:一為蓮花;二是花開蓮現;三是花落蓮成。

弘法以蓮喻佛

佛教為何如此推崇蓮花?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階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深入民間傳法,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廣度信眾。

佛教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情眾生以慈悲,希望助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菩薩是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所以佛教的蓮花,代表一種慈悲與智慧的境界。

蓮花也代表覺悟和解脫,蓮花從汙泥中生起,眾生同樣也可以從世俗的紛擾和苦惱中覺悟,達到內心的平靜,因此,蓮花也象徵心靈的覺醒。佛教之所以選擇蓮花作為象徵,是因為蓮花完美地表達了佛教的核心教義。



蓮現清淨菩提

佛教寺院到處可見蓮花的造形,如大雄寶殿的釋迦牟尼佛,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被稱為「西方三聖」的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佛寺牆壁、藻井、欄杆、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式各樣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關係密切。

蓮花藝術形象

從十六國時期至宋代,佛教藝術圖像中的「蓮花化生」在石窟壁畫、摩崖造像、石刻造像及金銅佛像中廣泛流行,並以蓮花象徵修行的過程。佛從蓮中來,蓮即佛本身,「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取蓮花清淨之意,出淤泥而不染,此不二法即佛法。

「以蓮為器,造像修心。」在佛教中,蓮花亦有特殊而神聖的意義,代表「淨土」。蓮花作為佛造像題材中最常見的元素,蓮花的形式多樣,例如常見的蓮座就有仰蓮、覆蓮、仰覆蓮等,又分為多層和單層,更有龍口生蓮的經典造形。

蘊含佛法義理

蓮花的自然特徵體現了佛教清淨無染的特性,蓮莖直而中空,這一特徵又與佛教萬法皆空的意念相符合。因此,佛教以蓮花代表修行人超凡脫俗、清心寡欲,以及心無塵染的內心世界與精神境界。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的聖潔性,象徵佛與菩薩超脫紅塵,四大皆空。

蓮花凋謝後,根不死,來年又開花,象徵人往生後靈識不滅,生命不斷流轉。三界的眾生,以情欲而托生,淨土的聖人,則是以蓮花而化身,因此,蓮花表示清淨的功德和智慧。佛經中佛國淨土的聖賢,都是以蓮花為座,呈現諸佛清淨的法身,以及莊嚴的報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