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圓樓客家風 食福遶境大窩口

文/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2024.05.20
876觀看次
字級
湖口老街巴洛克式建築。圖/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古色古香的湖口三元宮。圖/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好客文創園區「好客樓」大廳供奉神農大帝。圖/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老湖口天主堂。圖/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湖新路戰車公園,展示海軍陸戰隊登陸艇、海軍艦艇雙管砲。圖/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湖口「行春宴」踩街人潮。圖/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好客文創園區「記憶拼圖館」,展出「城隍遶境」等袖珍模型。圖/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湖口三元宮「帝心簡在」匾額。圖/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湖口三元宮。圖/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好客文創園區的「好客樓」,外觀為客家圓樓。圖/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文/人間社記者王麒瑋

新竹湖口舊稱「大窩口」,是客家人聚居之地,當地俗諺:「好地生在大湖口,有介金獅朝北斗,長崗來作岸,波羅把水口,誰人做得到,金銀萬萬斗。」客家人稱這種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的地形為「窩」,發音與「湖」相近,寫成「湖口」。

湖口地區在清初並無村莊,清乾隆33年(1768年),始有廣東惠州人彭開耀夫婦攜子女渡台,最初住在王爺壟(今信勢村),後因遇「番害」,子女遷出王爺壟;直到乾隆59年(1794年)才有同鄉到此拓墾建庄。

有趣地名 狗頭庄羊屎窩

湖口有「狗頭庄」、「羊屎窩」等有趣地名。其中,位於信義村的「狗頭庄」,因地處「溝頭」而得名,因客語「溝」與「狗」同音,後被誤寫為「狗頭」。狗頭福德宮楹聯,上聯曰:「狗性通靈輿,福惠千家宏正道」;下聯為「頭銜司寶地,德施萬戶顯神功」。

位於波羅汶溪谷的「羊喜窩」,舊稱「羊屎窩」或「羊矢窩」,相傳先民入墾之初,有原住民在溪谷放羊,羊群在山谷中留下排泄物,「羊喜」即為「羊屎」的諧音。

湖口老街 客庄百年歲月

清光緒18年(1892年),台灣鐵路鋪設至湖口,設有「大湖口火車票房」,湖口因鐵路設站而繁榮。到了日本大正3年(1914年),地方商家集資興建一條新市街,即為現今的「湖口老街」。

昭和11年(1936年)鐵路北移之後,湖口老街因而沒落,但也因此完整保留當初風貌。老街建築架構採閩南式,以紅磚為建材,街面牌樓屬為巴洛克式建築,特有的懷舊氛圍,吸引遊人造訪,是新竹著名的人文景點。

帝心簡在 三界爺佑百姓

位於湖口老街旁的三元宮,始建於日本明治37年(1904年),正殿的梁柱並非傳統石柱,而是磚砌方柱,樸實而莊嚴,與湖口老街磚柱拱廊有相同特色。三元宮主祀三官大帝,即閩南人俗稱的「三界公」,客家人稱為「三界爺」。

正殿上方有一匾額「帝心簡在」,語出《論語.堯曰篇》,原句為「簡在帝心」。簡的意思是察閱,舜說「簡在帝心」,是請求天帝鑒察他的作為,如果自身有罪,請天帝不要寬宥。匾額倒裝成「帝心簡在」,意謂人間諸事,皆為天帝之心所察閱,莫得遁隱。

車站舊址 老湖口天主堂

1954年,義大利籍陶神父(Fr. Donatell)前往湖口老街傳教,當時湖口車站已北遷,原址改建民房出租,陶神父承租下來,作為在湖口的傳教基地。1959年義大利籍滿思謙神父接任,原有教堂不敷使用,便由滿思謙神父籌建天主堂。

老湖口天主堂是由義大利籍司修士設計,1965年完工,除建有教堂本體與神父宿舍外,神父宿舍西邊還附設有幼稚園。1993年因教友人數減少,教堂因而閒置,到了2002年獲文建會補助,重新規畫為老湖口天主堂文化館,展示湖口老街文物。

茶香步道 軍事氛圍茶園

湖口為裝甲部隊重鎮,也是台灣少見以戰車裝飾的地方。因地處丘陵和台地交接處,且位於新竹北上交通的重要孔道,從清代到日據時期就是重要的軍事用地,戰後國民政府遷台,軍方大量裝甲兵進駐。

湖口的老街後山昔日為裝甲兵部隊戶外訓練基地,沿線建有眾多防禦碉堡,現今規畫為「茶香步道」,適合民眾踏青散步,在茶園間仍可發現碉堡遺跡,感受軍事氛圍的茶園景觀。

鄉土故事 好客文創園區

好客文創園區占地1.23公頃,有兩座客家圓樓、兩幢拱形街屋,設有農業文化交流廳、客家民俗古禮堂、義民廳、記憶拼圖館等,陳述客家農村百年人文故事,搭配館內互動式設施,可從遊戲中認識客家文化及嫁娶習俗。

「好客樓」大廳供奉神農大帝嘗百草治病的事蹟,民眾可以透過互動遊戲認識常見中藥材,以及「藥籤」治病民俗療法。「記憶拼圖館」以袖珍模型呈現曬米粉、曬柿餅、義民祭等早期農村生活,呈現出濃濃的客家氣氛。

行春福會 分享客家美食

每年春節,三元宮會前往北港迎媽祖,在元宵節前後返回,再擇日遶境祈福。遶境當天中午會舉行「行春宴」,客家人俗稱「打中午」,由輪值的庄頭負責,家家戶戶準備最好的客家美食料理,免費提供給大眾「食福」,體現好客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