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葬花魂 ——故宮至德園蓮池二三事

文/趙儀蒨 |2024.05.20
368觀看次
字級
珍稀品種「千變女郎萬維莎」睡蓮 。圖/張正雄
盛開的亞馬遜王蓮。圖/張正雄

文/趙儀蒨

節氣大雪前七日,好友燕村告知故宮至德園一朵雅馬遜王蓮於當晚八時行將盛開,廣邀我們夜聚賞花。這可能是今年最後幾朵綻放的蓮花,也是最後的花訊。

據親手種植至德園滿池蓮花的張正雄老師說,王蓮花開持續兩個夜晚,其花形及花色均會變,初開花香濃郁,花色淨白不染塵,盛美於夜晚,亦是絕佳賞花時。隔天清晨花朵闔起,待第二夜裡再度綻放,花瓣轉為(粉)紅色,中心的雄蕊升起,全盛開花後於翌日清晨再度閉合沉入池中,結束其兩天的生命。此時可以下池以人工授粉,授粉後,將花裝袋沉池,相當時日後再收其蓮子,預備來年育種,培育新苗。

張老師形容在授粉時撥撫雄蕊,滿手金色花粉,令我十分驚訝,很難想像這清雅的花與金色能鏈接;這也令我想起外子曾告訴我,在上世紀四○年代,他的母親帶他到杭州遊玩,在某寺院內凜冽冷泉池裡,親睹活生生的一朵金色蓮花綻放,我聽聞後心嚮往之,第一次去杭州,還認真地到處打聽何處有冷泉金蓮得見?

我並沒有看到金蓮,那夜也沒見著至德園王蓮的容顏,幾天後,我特地夜訪至德園,仲冬時節荷塘稀稀落落仍有些睡蓮亭立在夜色的泥塘裡;晚風習習,萬籟俱寂,靜坐在園子一角,思緒翻騰。

夜深了,昨天盛開今又閉合的王蓮,冷夜,自沉葬埋入水……

這二十幾年來,我每周至少有一日會到故宮,但會走到至德園去看荷花只是這幾年才開始的,尤其在聽說志願認養種植這一池芙蕖的張正雄老師因為年紀已近八十,明年可能不會再下池種花,使我感到分外珍惜,一有機會就去賞賞花。初夏開始,特意提早出門,趕在清晨先到荷塘走上一圈看看花、拍拍照,從盛夏滿塘荷蕖到大雪時令的寒塘蕭瑟,我彷彿有意無意間在完成著某種儀式,敬畏著,崇敬著,感佩且珍惜。

張老師早年工作與環保相關,從事野外自然生態等教育訓練,以及國家公園規畫等,又因是攝影愛好者常拍攝且提供各種生態的圖片;後來為某些寺院拍攝荷花照片,因而與至德園的荷花結緣。據說至德園的荷花最早時是秦孝儀院長派園丁種植,張老師於一九九八年開始義務協助種植荷花,後來老園丁退休,至德園荒蕪了一段時間,甚至連賞花的木棧步道都頹毀了。或許是至德園偌小的一個園子分由兩個單位負責,權責區分不清,另或有其他不明的原因,不得而知。然而故宮旁存在一座頹廢的園子引起了各方注目,其後才重新修繕步道,開放園子。張老師退休後,到至德園做全職義工,故宮又加派一員共同管理荷花池,才得有這二十幾年滿塘荷花可賞。

張老師早年常赴大陸各地蒐集、拍攝荷花資料,發現許多珍稀品種,多年來無數次往來於兩岸,透過研究交流活動互換、或購買或受贈,一共蒐羅了七十多種的荷花,因此至德園能見到的荷花品種,是北台灣最多的。花的品種來源從台灣台南官田,到南京的藝蓮苑、杭州西湖、杭州植物園、寧波、上海辰州植物園、湖北武漢荷花研究所、北京中科院荷花研究所、瀋陽鐵嶺溼地公園、黑龍江紅河,甚至在中俄交界的遜克村都有。包括睡蓮科中最大的亞馬遜王蓮(蓮片直徑可達二米左右),這在台灣只故宮獨有的品種,原在海南島取得,移至杭州培養後轉來故宮;另一種喀魯茲王蓮,士林雙溪公園的喀魯茲王蓮即是從至德園移種的。

荷花種植從驚蟄後開始,先翻盆清洗(因至德園種植面積不大,怕品種互相干擾雜混,故採盆栽培種)。並將去年的泥翻整去除殘根雜草,重新培養泥土,加入炭化的稻穀、腐植土及稀釋的小蘇打水等,即所謂的「洗土」。取自三月起開始育種的蓮苗,埋植入半盆「洗土」後的泥盆中,將已培育出的荷花牙尖埋入土中,將尾部露於泥上,即所謂的「藏頭露尾」。四至五天後注滿水,花初時新出「錢葉」(圓葉),使花的營養葉可行光合作用,吸收養分,不久長出「戟葉」才是正常的荷葉,一葉一花,五月中旬始有花。

初春乍暖還寒時,張老師即已下池整理泥塘,根據花品規畫範圍排放位置,驚蟄後移盆入塘,最多時候有二百多盆的花,自五月花開後仍頻頻下池調枯盆換榮株,並為紀錄,常下泥塘拍照留存資訊。還需按季節施肥、除蟲,我們在荷塘邊經常遇到頂著斗笠的他;猶記得今年七月,大暑未至,卻見滿池的荷花及嫩葉大面積枯黃,原以為是今年夏天太酷熱炙晒所致,後來張老師告訴我,是遭一種薊馬蟲入侵,導致植株凋萎枯死,必須用藥進行防治,也要拔除周邊雜草清園才能減少傷害。因他一個人忙不過來,不及施藥。最困擾的是塘裡有許多的吳郭魚,最愛噬食睡蓮浮葉及花,種植時得須下池圍網,用以杜絕魚咬。

我聽著張老師敘說,已欽佩不已,他說這些植種的過程都不難,育種才是最難的;依據不同品種的花,有的收其蓮子,有的留其藕根,或恆溫,或潮溼,保持其生長,時時看顧。尤其是一些珍稀品種,取得不易,更得特別留意。但最令人扼腕的是好不容易培栽的異種,卻遭雅賊竊取!好幾種異株被盜。去年七月朋友貽贈兩株蠏爪睡蓮,一株已開花,第一天夜裡被連盆偷走,第三天,另一株又遭竊!

張老師從完全不知道如何摘種,到滿塘荷蓮年年恣放,近八旬之年,已無力再從事這分體力活,故宮再收編一員,我不知道明年是否仍能再見滿池芙蕖?

這二十五年來,張老師愛花成痴,不計報酬,年年守護著這一方池塘,甘露灌溉,荷蓮有靈,亦以一身雅姿盛美以報!張老師之與花,各自成就了彼此。

他將積攢數年拍攝的花影結集成冊,為其作詩填詞,分別以寂界、潑墨、初豔、舞天、禪境、涅盤為篇章,而這些篇名正是標示著荷花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命輪迴。今節錄他所作的一首詩〈禪境〉以饗:

看透色界 無了輕鬆

執智是愚 執色是空

枝亂誰透 禪隱其中

一波才寂 一波又起

一花才離 一花又替

…………

一生才透 一花又疑

世道如此 忘覺如斯

心地美麗 和風依依

物換星移 空觀心地

沁清脫淤 證一菩提

張老師說他認為最美最好的荷花是二○一九年到二○二○年間開的,我恰巧從這段時日起,特別走訪至德園。細想才驚覺那正是疫情最嚴重的時期!花少了人的關注凝視反而更恣意開放,萬物因互不驚擾而各自美麗著。曾有人說:人們在有時鐘之前,是順著花的開放與凋零而訂定運行規律的,然而全世界驟然停滯的疫情之後,規律已然重新定義,我不禁沉思反觀:我們可否與花一般,各自守著各自的美麗恣放?或只是零亂?

我在塘邊彷彿在完成著某種儀式,對大自然之敬畏,對張老師之尊敬,感佩且珍惜……

歲次癸卯年冬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