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動物朋友的詩】飛鼠女孩,社區報到

文/小熊老師 |2024.04.11
1351觀看次
字級
飛鼠女孩的學長憲哥在省議會捕捉到大赤鼯鼠的身影。圖/吳佳憲攝影、提供
飛鼠女孩為了飛鼠推廣教育精心設計製作了文創周邊,貼紙插畫由莫涵繪製。 圖/莫涵提供
飛鼠女孩在桐林社區活動中心進行飛鼠追蹤前的器材整備。圖/林淑鈴攝影、桐林社區提供

文/小熊老師

現階段研究室的成員幾乎都是女生,被桐林社區的大哥大姊們稱為「飛鼠少女隊」……為了宣揚動物保育和生態永續,飛鼠少女隊也常來社區活動串門子,參與設攤、舉辦工作坊,以遊戲或說故事的方式進行推廣教育……

鑽啊鑽啊鑽
鑽到樹洞最深處
在裡頭作一個溫暖的夢
直到月亮把我喚醒

一棵樹就是一個家
這裡有我的餐廳
我不挑食
嫩芽、樹葉、花朵、果實我都愛

爬呀爬呀爬
爬到樹上最高處
為了尋找
待會兒降落的另一棵樹

一片樹林就是一座遊樂場
我張開我自己
成為毛茸茸的風箏
摩娑著神祕的無邊的夜
——〈飛鼠樂園〉

前些天在臉書社團「城市飛鼠情報站」看到研究人員憲哥貼出了照片,是一隻飛鼠從離地兩公尺高的樹洞探出頭來的身影,萌度爆表,我分享到個人臉書昭告大家:「歡迎飛鼠鄰居!」引來一票網友按讚。發現地點在立法院中部辦公室,舊省議會所在,其實就是我家對面的大公園,過一條大馬路就到。省議會園區的後頭是山,多條親山步道相當熱門,日日晨昏都有人跡,愈往山裡走,人煙愈稀少,生態愈豐富。我好奇,一般民眾登高健行森呼吸時,有多少人帶著「動物天線」敏銳地感受周遭靈動的生態?

我家對面的省議會,大樹成群,倚靠著山,民眾散步、運動之餘,不妨多留意身邊的樹,樹上有小鳥與松鼠。常是先聽音再辨位,我多次在省議會鄰近後山的議事堂附近聽見叩叩叩敲木魚的聲響,循聲找到外號「花和尚」的五色鳥身影。五色鳥是知名的樹洞工程師,自己的家自己開鑿。飛鼠則屬於樹洞的次級利用者,跟貓頭鷹一樣,尋找天然、現成的樹洞築巢。

台灣有三種飛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與小鼯鼠,其中大赤鼯鼠體型最大、分布最廣,生活在中低海拔森林環境。飛鼠披著神祕面紗,因為牠是夜行型動物,不容易被觀察到。就算有人目擊,也常誤以為是松鼠,其實飛鼠是松鼠科裡面的鼯鼠一族,兩者是不一樣的動物。赤腹松鼠是台灣常見的松鼠,大赤鼯鼠是台灣較有機會見到的飛鼠。一般而言,赤腹松鼠的體長和尾長分別為二十公分左右,大赤鼯鼠的體長和尾長則多超過四十五公分,飛鼠的身材著實比松鼠大了一倍。

眼尖的民眾發現有些樹上掛著人工巢箱,沒錯!這裡也算「咕咕巡守隊」的地盤,來自霧峰桐林山村的巡守隊配合研究團隊巡視樹上的人工巢箱,如果有嬌客入住,就會進行通報,促成後續進一步的觀察。

山邊的省議會都能發現飛鼠的蹤跡,那麼,再往山裡走,會不會更容易看見牠們呢?

飛鼠白天在樹洞或巢箱裡休息,晚上出來活動,即便飛鼠已經離你不遠,要見到牠們還是沒那麼容易,通常會先聽到牠們,「唧─唧─唧──」大赤鼯鼠叫聲緊湊而尖銳(有人形容像拉鍊快速滑動),你若學習從前的原住民獵人拿起手電筒對著聲音來處,飛鼠真的會因為強光照射而定住不動嗎?如果你讀過亞榮隆撒可努〈飛鼠大學〉和瓦歷斯諾幹〈戴墨鏡的飛鼠〉,你可以啟動想像力:為了生存,飛鼠的教育程度不斷提高,聰明的飛鼠會戴上墨鏡,讓獵人的慣用伎倆破功。

飛鼠面臨的威脅,除了主要天敵大型猛禽,還有人類濫捕和棲地破壞,隨著都市環境擴張,有的飛鼠展現了極高的適應性,在人類和飛鼠生活領地高度交疊的情況下,飛鼠會不會結交到一些人類好朋友呢?

飛鼠的人類好朋友,我認識好幾個。

「鼠朋一號」就是咕咕巡守隊的隊長江榮富,他把自家果園開放為野生動物研究的樣區,一開始是在樹上吊掛人工巢箱作為貓頭鷹的棲地補償措施,後來發現,飛鼠也會來利用這些巢箱,於是這裡也成為飛鼠研究的場域。為了讓野生動物活得好,他勢必得減少用藥,甚至部分休耕,此舉卻影響了鄰里關係,因為飛鼠對於「家」的概念和人類不太一樣,其活動範圍不會局限於江家果園,「你把飛鼠養得頭好壯壯,但牠們會越界來吃我家的水果啊!」附近的農家難免心生怨言。江榮富只好提著伴手禮到隔壁「疏通疏通」,他幫飛鼠喊冤:其實飛鼠主要是吃葉子,吃果實只是偶爾啦!

「鼠朋二號」是中興大學森林學系野生動物保育與管理研究室的陳相伶老師,她帶領研究團隊延續前行者的調查,多年不輟——除了觀察飛鼠的巢箱利用情況,也會捕捉繫放——幫牠們做健康檢查,植入晶片、繫戴發報器,釋回野地後予以追蹤,研究其巢位利用、活動範圍、生理狀況……飛鼠的「飛」,比較像輕功,其實是從一棵樹的高處張開翅膀般的翼膜(又稱飛膜、皮膜),用四肢和尾巴控制方向,滑翔到另一棵較矮的樹或樹的較低位置。團隊研究人員憲哥曾有過「飛鼠奇遇記」,一隻飛鼠竟直直衝向他,幾乎是巴了他的頭再離去。難道憲哥前世是一棵樹?或者,這是飛鼠新研發的打招呼方式?

現階段研究室的成員幾乎都是女生,包括莫涵、蕭鈺、語彤、易凡等,被桐林社區的大哥大姊們稱為「飛鼠少女隊」。研究飛鼠的人類也成了夜行性動物,經常要半夜出動,沿著山路舉著天線偵測飛鼠的訊號(來自飛鼠身上的發報器),從事這樣的研究,只能趁著追蹤的空檔休息一下。社區活動中心扮演研究人員的庇護所與休息站,社區執行長林淑鈴很自豪:我們大概是唯一有開設「夜間部」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不只照顧人,也照顧野生動物,要把野生動物照顧好,當然要先照顧好研究野生動物的人。

為了宣揚動物保育和生態永續,飛鼠少女隊也常來社區活動串門子,參與設攤、舉辦工作坊,以遊戲或說故事的方式進行推廣教育。無論是飛鼠或飛鼠女孩,暗夜小精靈的神祕面紗慢慢揭開。原本以照顧長者為主要功能的社區據點,因為年輕面孔的融入而變得有些不同,除了招呼女孩們一起吃飯,窯烤地瓜、手沖咖啡也接續端出來,連最受長輩歡迎的文康設備卡啦OK也願意大方分享。社區正醞釀著一場飛鼠阿公阿嬤和飛鼠男孩女孩的同樂會,也許,就從飛鼠主題曲PK賽開場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