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將新發現的特有種蜥蜴命名為「呂賴氏蜓蜥」,以此紀念退休教授呂光洋與已故博士賴俊祥兩位學者。圖/中央社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近日發現台灣新種蜥蜴「呂賴氏蜓蜥」(Sphenomorphus luelaiorum),其體型僅約11公分,是目前已知台灣最小型的爬行動物之一,相關研究已刊登於國際期刊《Herpetologica》。該物種主要棲息於中海拔霧林帶,與分布於高山地區的台灣蜓蜥有明顯差異。
本次研究由台師大生科系教授林思民領軍,主要工作由蘭陽女中教師王宇德負責。王宇德指出,「呂賴氏蜓蜥」和高海拔的台灣蜓蜥在遺傳、鱗片結構與體型上皆有明顯區別,新物種四肢更短、鱗片較少,體型纖瘦,有如「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分析、形態比對及棲地模擬等多重證據,確認其為新種。
命名「呂賴氏蜓蜥」,是為紀念台師大長期投入兩棲爬蟲類研究的兩位學者──退休教授呂光洋與已故博士賴俊祥。呂光洋自1980年代起,率領研究團隊深入台灣高山,陸續發現南湖山椒魚、觀霧山椒魚等物種。賴俊祥則是團隊成員之一,2016年在野外探勘時不幸失足殉職,成為學界一大憾事。
呂光洋與另一位台師大教授陳世煌,曾於1987年發現高山特有的台灣蜓蜥,分布於2000公尺以上的箭竹草原和岩原。而此次發現的「呂賴氏蜓蜥」,則棲息於北橫、拉拉山、太平山等中海拔霧林帶,分布高度主要低於2000公尺,為台灣霧林生態系補上重要拼圖。
台師大表示,霧林帶生態系近年受全球暖化影響逐漸改變,穩定的溫溼度條件正受到威脅。「呂賴氏蜓蜥」的發現不僅是學術突破,也突顯此一環境的保育重要性,未來將持續進行霧林帶生物的監測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