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古碼頭 出土完整馬匹遺骸

 |2008.01.10
1556觀看次
字級

十七世紀即已存在 考古成果了解到麻豆港倒風內海地勢遺跡史 甚至台灣史

【本報麻豆訊】由中央研究院劉益昌教授主持的台南縣麻豆鎮水堀頭遺址考古作業,昨天上午在現場發表考古成果。除了麻豆港古碼頭重現、首度出土的完整馬匹遺骸,更發現有迄今二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箭頭,增添不少考古價值。

水堀頭舊碼頭是麻豆港當年倒風內海地勢遺跡,清康熙、乾隆時繁華一時。地方雖知悉這段歷史過往,也發現部分碼頭遺跡,但迄未正式開挖。

台南縣政府在文建會補助,去年五月委託劉益昌主持考古作業,挖掘面積超過一千四百平方公尺,發掘深度達七公尺。昨天展出發掘出古航道、碼頭、集貨場等港埠設施和一些明清的古錢、陶瓷器皿等等古物,還有一匹完整的馬遺骸,推論約二百多年。

劉益昌認為,從當初挖土類似沼澤泥土,研判當時馬匹可能不察,身陷濘沼無法脫身,而意外喪命。讓與會者對這番推論,更顯興趣。

考古現場出土的,還有一段以糯米、蚵殼、糖水攪拌築成達十公尺的古碼頭,劉益昌帶著台南縣長蘇煥智和地方文史工作者細心解說,大夥興奮之情,全寫在臉上。

劉益昌表示,麻豆港水堀頭遺址,推論約從清康熙十七世紀即已存在,經過十八世紀中期繁華使用階段、十九世紀初期淤積。十九世紀清代晚期成為當地住民傾倒生活與建築廢棄物場域,原本屬於內陸河港水域,也逐漸沼澤陸化,如今成果園。

劉益昌說,從出土相關文物,水堀頭史蹟園區底下更深地層中,還埋藏著蔦松文化、大湖文化的地層;去年六月就在現場一處約二點五公尺深的探坑,意外發現屬於大湖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青銅箭頭,推論附近應還有更豐富的文物。

蘇煥智也說,劉益昌的考古發現,讓鄉親們更了解早年台南地區倒風內海歷史,這不僅是關係著麻豆的歷史,也關係著整個台灣的歷史;他在一九九四年立委任內即曾來過水堀頭遺址,也一直對遺址的歷史充滿興趣,直到縣長就任後,才得以實現發掘,如今有初步成果,讓他相當欣慰。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