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副總統與王金平院長所共同推動的「小秀才學堂」,在春節過後即行試辦。此案,立意堪稱良善,也可謂廣泛照顧了各層面的弱勢就學學童,但是,凡是一個新創的計畫案難免有所疏漏之處,那要如何才能落實此計畫呢?
一、不加重學生負擔為前題:現代的學生課業壓力滿大的,教育政策也一變再變,令莘莘學子無所適從。若再將「小秀才學堂」課程加強於學童,是否會造成學童更沉重的負荷?最後,學生不是輸在起跑點,反而可能累死在中途點。
二、師資、學生的篩選與考核:此計畫的師資雖是半義務教學性質,但仍需嚴格篩選及考評;而對於教學的品質也不容一絲馬虎、草率,以免浪費得之不易的經費與教學資源。
三、擴大參與學習層面:不論學生,其父母或外籍新住民,或想讀書的阿公、阿嬤等想參與都可加入小秀才學堂的學習行列。使社區達到「人人有書讀,處處可讀書」的多元化學習新境界。
四、需激勵偏遠地區的學習意願:偏遠落後地區,學習進修意願遠遠落後城都。因此,必須有相當的誘因及鞭策來激勵偏遠地區學生的進修意願。
五、勿牛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再好的計畫,若只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或一陣熱頭過後,就再沒有持續推動之火力的話,最後仍舊會不了了之,無疾而終。
宋隆俊(台北市/電視台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