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來一連串的新聞報導,皆與人體健康有關。從北投地熱谷溫泉含砷,由地熱谷溫泉水灌溉的關渡平原農田發現砷米,和正在發展的斃死豬肉事件,而消基會最近也調查市售染髮劑發現百分之六十七含過敏物等,顯見台灣的衛生檢驗管理亮起了紅燈,朝野必須正視與妥謀解決之道。
今天已不是古早「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時代,反因政府管理失當、落後,不能跟上時代腳步,肇致民眾「百病叢生」,像十大死亡的病因,莫不與吃喝用的東西攸關。
如果從頭到腳來看,像頭髮有染髮劑含過敏物,臉部有化粧品含汞等重金屬,飲用水含氯,蔬菜、水果有含殘留農藥,食米、肉類和海產品有含鎬、汞、砷等重金屬、各類加工品包括泡麵等含添加物,連腳都有烏腳病的問題。
此外,經常在冷氣間者,有易患退伍軍人症的可能,而長久使用電腦、手機則易有輻射問題,這些「百毒」可說是不一而足。
今天社會架構和生活型態改變,皆拜科技進步所賜,此與過去的工業化社會又大不相同,工業化所留下的後遺症和毒素,影響環境和萬物成長,使地球產生「暖化」現象,即使環保運動興起,卻又趕不上資訊科技帶來的衝擊,連電腦都有「駭客」和「病毒」,防不勝防。
因此,如何「防毒」就成了當前要務,始能在享受「高科技」生活之餘,防杜及避免副作用,是以政府須在人民的衣食住行育樂方面加把勁,用現代的思維和方法來防微杜漸,並建立周延的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始克有濟,否則遇到問題後再來解決,必然是疲於奔命,也緩不濟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