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創近五年來新低,民間對經濟前景普遍看淡,然而台灣股市在外資加持、投資人每天蒙著頭大買下,屢屢突破前波高點,其間的矛盾令人百思不解。
台灣股市在外資流入和熱情買超下,本波段已上漲超過千點,每天還有所謂的「飆股」沒頭沒腦漲停板,散戶幾乎都沉浸在「買了就賺」的喜悅中,看來台股有再興起金錢遊戲的態勢。
報載台股連漲四個月,上市公司總市值已突破十八兆元,可是台灣的經濟卻是明顯停滯,導致「市值與GDP的比值」達一點六六倍,甚至超過以前萬點行情時的水準,也比日本和南韓高出許多,所以台股已「不算太便宜」,步入「高處不勝寒」的高檔風險區,投資人必須建立危機意識,避免接到「最後一棒」。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基於活絡股市的目的,放寬外資向本國銀行借貸的規定,形成外資借台灣人的錢,大賺台灣人的錢的現象。
加上中央銀行規定,境外資金流入不得放在帳戶內不動,必須用來實質買進台股,使得外資原本打算套利的資金,只好先狂買台股,逢高出脫後,再拋售新台幣換成美元匯出,價差和匯差雙賺。
等到外資匯出後,不但新台幣回貶,股市也失去上升動能而回檔,可憐散戶投資人只能住進「總統套房」。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歷史一再重演,但相同的是政府主管機關都視若無睹,讓外資對台灣股市、匯市予取予求。
筆者認為,此時此刻的台股表現,已和實際的民間消費、投資意願脫鉤,純粹是外資行情,投資人必須注意背後的陷阱與危機,不要每天看著大盤指數創新高,手裡的股票卻是慘遭套牢,成為股市冤魂。
茶仙(高雄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