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老年病症候群 年輕老時代要健康

 |2020.02.26
197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大部分年長者都會有慢性病,甚至會綜合變成「老年病症候群」。雙和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楊哲銘表示,老年病症候群是一堆「疾病」的集合,一般包括衰弱、跌倒、尿失禁、肌少症、認知功能障礙等,避免成為「老年病症候群」,要在自己的年齡仍是「年輕老人」區間時,就要做好控制。

楊哲銘指出,通常將六十五歲以上稱為老年人,隨著社會步入高齡化,六十五歲到七十五歲可稱為「年輕老人」,七十五歲到八十五歲稱為「中年老人」,八十五歲以上則稱為「老老人」,年紀愈大出現「老年病症候群」機會愈高。

目前並無統計「老年病症候群」會出現在哪個年紀,但症狀、程度仍因人而異。統計發現年輕老人的老人病症候群,較高比例是失智症;中年老人則是多重用藥,其次是尿失禁;老年老人較高比例的症候群是多重用藥,其次是營養不良。

高齡醫療需求 比較複雜

年長者常會對家人說這裡痛、那裡痛,但部分年長者卻不願意就醫。楊哲銘表示,這些疼痛必須要有良好的處理,醫療人員得花時間與老人互動。楊哲銘舉例雙和醫院的高齡醫學門診。他說,高齡醫學最主要是投入耐心、時間跟病患溝通,也可以減少高齡者在各門診間奔波,能針對問題去解決,藉此降低他們對就醫的排斥。

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羅玉岱醫師也指出,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 國人六十五歲以上罹患至少一種慢性病者將近九成, 有兩項的超過七成, 三項的也有五成以上,顯示高齡者的醫療需求趨於複雜;全民健保醫療統計,二○一七年六十五歲以上病人門診費用占比超過三分之一,老年就診人次也占所有門診人次的百分之二十七點一,這些還不包括隱形的家庭照顧成本與長期照護的費用。

羅玉岱說,治療老年病症候群需有跨專業整合性醫療、及早評估介入衛教與持續追蹤,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楊哲銘表示,想要健康不老化,通常都會建議均衡飲食,不要過度去強調減肥,擁有健康生活型態、適度運動、社交,都是讓人可以健康不老化的因素,不過若有慢性病還是要做好控制,還在「年輕老人」區間時,「身體力行很重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