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張忠謀,闖關的孩子

陳文茜(文茜世界周報主持人) |2013.02.06
16098觀看次
字級

你和我一樣,可能以為很熟悉那個白髮、令人又敬又畏又溫文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

其實我們都錯了。張忠謀於一九九八年出版他的自傳(上)後,即鮮少向人們再說起他的人生。我的財經節目專訪他,坐在我面前的人物歷經太多時代;他剛獲頒國際電機電子協會(IEEE)二○一一年大獎,等於世界電機電子領域的諾貝爾獎。誰會料到如此的殊榮、一個一九一七年已成立近百年的大獎,會頒給當年曾為了躲避戰火、自上海跋涉五十多天至重慶的中國少年。

當時的張忠謀或者只是患難中國數億移動人口中一個看不見的小生命點;「生長於大時代」,影響張忠謀終生。

張忠謀的父親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張忠謀出生後父親帶著他,逃三次難,住六個城市,換十個學校。

剛穿越二次大戰,張忠謀的父親一度以為人生從此平靜了,花了平生大部分積蓄買下上海餘慶路西式洋房;國共戰爭使張父平凡的夢又碎了。四十四歲、年輕時已是寧波財政局長的張父此時仍未放棄雄心大志。四十五歲張父抱著美國夢,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讀企研所,當然是全班最老的學生。四十七歲碩士畢業,「時間」在父親身上刻下了詛咒,他太老了,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無奈地開一家小店,維持生計。

張忠謀在他的自傳中寫道:「每次中國向前走一步,似乎總要退後一步。」他說的不只是國家處境,也包括父親的境遇。他淡然的談起父親四十七歲四處求職碰壁的過程,口氣輕輕的,無淚無怨,「然後開了一個店」,只是這麼七個字。問張忠謀,父親的潦倒,對他造成什麼影響?他更輕淡的回答:「當時我已經二十幾歲,成熟了。」

成熟了,多麼令人心疼的字眼。不是嗎?一個才二十歲的孩子,他形容這是人生分水嶺。

在呼嘯而過的戰火下,張父受不了「皇軍」站崗,忍不住亡國之恥。於是張忠謀才十一歲便結束「快樂童年」;先到上海,接著一路用各種不同交通工具,火車、卡車、黃包車、三輪車,沒車就走路,投奔重慶。最驚險的一段乃中途經過洛陽至潼關,日軍隨時站在黃河對岸,時而沒來由地對準行經此路的老火車開槍。這段旅程聽起來有點像亡命火車,當地人給了一個稱號「闖關車」。闖不過,就車毀人亡。

那一段路顯然對張忠謀的人生造成極大的性格影響,碩士畢業,從福特汽車與希凡尼亞半導體之間選職業,不選光鮮熟悉的福特,選一個非自己機械專業卻有未來的半導體行業。在德州儀器待了二十五年,後五年不得志,沒找新工作,即從副總裁職位退職。一九八五年受工研院董事長徐賢修延攬,回到高科技整整落後美國兩個世代的台灣。一般人往往只記得張忠謀的前妻曾稱他回台之路根本「瘋了」,卻忽略他一生事業的選擇,早「瘋了」很多回。

因為他是一個坐過「闖關車」的孩子。

那一段旅程,刻痕終生,使今日的張忠謀迥異於一般的企業家。現代父母,往往捨不得孩子吃苦,孩子能學到什麼呢?

張忠謀接受我的專訪,八十歲的他還朗朗背出七十年前重慶南開中學的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前者扣合大時代,教他平凡時代孩子們不懂的事,「國家比個人重要」;後者正是科技界永垂不敗的真理:「創新」。

大時代吞噬蠶食了張父的青春,卻留給張父最疼愛的獨子無窮寶藏。他的時代當然不是羅曼蒂克的,是闖關的,是必須當下做抉擇的,是一個想求活命、想求成長皆必需付盡一切心血代價的時代。那一代人的色調,為我們調畫出一位創造台灣數兆產值的晶圓代工產業之父,造福與患難時代隔絕的台灣,至少近四個世代。

張忠謀的妻子張淑芬,曾繪製一幅張忠謀散步於高聳樹間的油畫;另一幅抽著菸斗安然慈祥。誰能參見,時代在他身上留下的刻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