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搭藍皮解憂號快閃台東

文/美玉  |2025.07.19
84觀看次
字級
瀧溪站展示2023年入選台東大地藝術獎的作品:排灣族〈晒海〉。圖/美玉
筆直的太麻里日初大道。圖/美玉
「藍皮解憂號」列車前留影。圖/美玉
「海之神女」直立在大鵬灣的中央點。圖/美玉
仿西班牙建築的「海上教堂」。圖/美玉

文/美玉

出遊南台灣前,無意間看了一部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講述台灣南迴鐵路興建過程之艱辛,加上返程改搭遊覽車走南橫,兩種不同的交通工具,兩種不同的沿途風光,完成了來回屏東、台東、高雄間的快閃之旅……



1980年開始興建的南迴鐵路,歷經十多年至1991年正式開通,工程浩大險峻,最困難部分,是隧道最多的一段工程,從屏東枋寮到台東,共有十多站,也是風景最美的一段,讓南迴鐵路在我心中增添了許多神祕感。

有緣參加此次南部深度三日遊,其中一個亮點,就是搭乘藍皮解憂號列車,讓我和先生十分期待此趟深度旅遊。

天公作美潟湖乘船樂

不想出遊當天,從台灣最北端來到台灣最南端,卻正好遇到傾盆大雨。午膳後,抵達第一個景點──屏東東港的「大鵬灣」;天公不做美,打亂乘船環湖的計畫,只好搭乘遊覽車遊湖,真可惜啊!

彷彿上天,聽到一行旅人的祈禱,沒一會兒工夫,天空轉為風和日麗;里長上車通知大家,終於可以乘船環湖了。

乘船環湖時,聽導遊介紹「大鵬灣」古稱茄藤港,日據時期稱為大潭,戰後改名為大鵬灣。原來,位於台灣西南部的大鵬灣,是個由林邊鄉的林邊溪沖積物沖積形成潟湖。

水上機場vs.水產養殖

據說日據時期前,有漁民在「大鵬灣」從事牡蠣養殖業;日據末期,日本海軍航空隊,建「大鵬灣」做為基地和水上機場,停放水上飛機及潛艇。

戰後,空軍接收後在此成立空軍幼校,牡蠣養殖遭到禁止。空軍幼校結束後,牡蠣養殖又慢慢回復,四處可見蚵架和傾倒蚵殼,形成蚵殼島,成為特殊的人文景觀。

海神女護佑討海村民

我們下船時,天空又開始下起微雨,大家紛紛撐起傘,走訪大鵬灣最具代表的景點「海上教堂」及「海之神女」。

「海上教堂」是仿西班牙建築,走上長長筆直木棧道,遠觀近看都散發淡淡的歐洲風情。

「海之神女」直立在大鵬灣的中央點,彷彿默默守護村民,以及討海人的安全。海神女的頭和上半身,是有名藝術家創作編織的竹編藝術;最特殊的是,下半身由蚵殼排列而成,遠觀優雅氣派,近觀顯眼吸睛。

不寂寞的藍皮解憂號

翌日,享用豐富早餐後,啟程搭上期待已久、行駛於南迴鐵路線的「藍皮解憂號」列車。一上車,在導覽員提醒下,帶上專屬耳機,沿途聆聽導覽員解說南迴鐵路的風光歷史及風景。

坐在藍色懷舊火車的老舊座椅上,無冷氣只有電風扇,充滿了懷舊氣息。穿過第一個隧道──名為時光隧道,關上日光燈,感受到列車穿越鐵道,一亮一暗之間的光影浮動,猶如穿越時光隧道。

台灣海峽驚豔太平洋

從屏東枋寮起到台東站,中間約有十多站,加祿、瀧溪、太麻里是其中的3個大站,各停留15分鐘左右,給大家打卡出站,順便讓大家欣賞車站周邊風光。

就這樣一路從欣賞台灣海峽的風光,到驚豔太平洋的海景,深刻體驗老火車的獨特魅力,也正是南迴鐵路行程之亮點。

旅程中,幾個片段令人留下印象。甫進入枋寮車站,門口大大「魚果之鄉」的字樣映入眼簾;瀧溪站,一出站則有排灣族的大型竹編「晒海」裝置藝術,醒目的高掛在車站出口處。

接連海天的日初大道

最特別的是太麻里。出站後,大家走上最熱門的打卡點「太麻里日初大道」,藍天白雲烘托下,筆直寛闊的大道,遠眺一望無際的海洋,令人心曠神怡。

過了太麻里,已過中午,正當肚子開始咕嚕咕嚕時,導遊就發下鐵路便當,令人回味啊!憶起兒時,過節必搭乘此火車回外婆家,只記得擠得水洩不通的當時,一心只期待快點吃到鐵路便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