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塗魚、鯽魚、肺魚 皆可離水而活

文/胡雪綾  |2025.07.13
97觀看次
字級
鯽魚上岸後仍可活很久。圖/123RF
沙灘上的彈塗魚可離水12小時。圖/123RF

文/胡雪綾

許多鯰形目魚類(鯰魚)都具有短暫在陸地上呼吸的能力,甚至網路上有人實驗,將水族箱中專吃青苔的清道夫(琵琶鼠)撈出來,放在乾燥的地上晒一整天後,學名下口鯰的清道夫晒成了「魚乾」,之後再往魚的嘴裡倒了點水,不一會兒,就可以看到魚嘴一開一合,瞬間滿血復活。

這段被網友稱之為「清道夫魚復活」的影片,可以看出鯰魚頑強的生命力,但也因此,這種原產於亞馬遜南美河流域的魚,在各洲成為強勢入侵物種,不但吃盡水族缸裡的青苔、藻類、魚類排泄物,且生長速度驚人,在台灣河川中沒有天敵,在野外經常反客為主,吃掉所有的蝦蟹、魚卵和水草。

從外觀上看,不同種類的清道夫魚顏色不同,從金黃色到深黑色不等,有黑白(棕色)紋。下口鯰有2個背鰭,體側僅有4排大鱗片,嘴唇像大型吸盤,長相並不討喜。成年體長30~45公分,如成人前手臂般大小,還會吞食小魚、咬傷大魚,因此常被棄養,嚴重威脅野外原生物種。

除此之外,地球上還有許多生命力頑強的魚,同樣能在陸地上生存。例如彈塗魚可以離開水面12小時以上,鯽魚(攀鱸)可以上岸行走,肺魚也可以在乾涸的土壤中存活數年。

非洲肺魚和澳洲肺魚更會在乾旱季節進入休眠狀態,先在土中挖洞,讓沙土充滿黏液後包覆自己,期間不吃不喝假冬眠,燃燒脂肪造氧,並降低代謝率來度過旱季,時間還可以持續數年,直到雨季來臨,水域恢復,牠們才會甦醒。

網路影片中,有人從肯亞乾燥了2年的沙地中挖出一個泥球,放入水缸中不多時,就有隻長度超過40公分的肺魚破土而出,在水缸中悠游。非洲也有人取土塊當磚蓋房,結果泥磚中包覆的肺魚,直到多年後大雨沖涮土房,讓土磚破裂毀壞後,魚才重見天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