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串起善心 翻轉尼泊爾山村 |2025.05.14 語音朗讀 58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昔 過去,尼泊爾孩童需使用傳統DOKU竹籃,運水回家。圖/取自IG@thebimirifoundation今 水管直接連到村莊後,村民取水更方便,生活條件也獲得改善。圖/取自FB@TBF 村民響應供水計畫,加入協助管線架設。圖/取自IG@thebimirifoundation伊恩的供水計畫,幫助尼泊爾逾百戶偏鄉家庭獲得乾淨飲用水。圖為架設於山林間的水管。圖/取自IG@thebimirifoundation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數據,尼泊爾約有330萬人無法穩定取得自來水,多數居民需徒步取水回家。由於基礎設施落後、地形崎嶇與乾季長時間缺雨,許多偏遠地區居民仰賴河水、井水甚至雨水為主要水源。然而,在尼泊爾一個美麗的山區小村──比米里(Bimiri)村,一位蘇格蘭人從社群行動到長年耕耘,讓超過112個家庭終於能夠喝上乾淨的水,更重塑這座村落的命運。發動跨國援助 體驗取水辛勞蘇格蘭男子伊恩.本特(Ian Bent)自2009年與比米里村建立聯繫,當時流行的「冰桶挑戰」讓他受到啟發,他透過反思冰桶挑戰對水資源的浪費,呼籲有意願的人為村莊水源捐款並建造水井,提供村莊生活必需的水資源。此舉引起廣大共鳴,最終募得數千美元,開啟「比米里基金會」(The Bimiri Foundation,TBF)的序章。為了深入體驗偏鄉居民取水的辛苦,伊恩親自體驗當地傳統背籃「DOKU」運送水源。他背負重達20公升的水桶,行走於蜿蜒陡峭的山路,過程中汗水溼透衣背,也讓他更深刻體會當地婦女與孩童每日往返取水的艱難與勞累。他不僅身體力行,更號召親友投入水資源捐助計畫,盼能改善當地缺水困境,讓居民獲得穩定而乾淨的生活用水。這一行動引起強烈回響,數百人紛紛響應捐款行列。有了資金支持,村民開始參與供水管道的建設中;家長和孩童們一起挖掘溝渠,當地工程師則負責監督施工。不過,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因為他們需要克服地理環境的挑戰,甚至有時需要建設通道以便運送材料。伊恩坦言:「我們在極陡山坡上下運送了60噸(約6萬公斤)設備,鋪設超過2公里管線。」供水改善後,村內生活明顯改變。家庭不再為取水耗費大量時間與體力,婦女與孩童得以擺脫日常勞役,投入生活發展與教育;小餐館興起、牲畜飼養增加,當地經濟也逐漸活絡。如今比米里村家家戶戶皆有自來水,孩子健康成長的機會也隨之提升。從一村到多村 延伸慈善願景比米里基金會於2018年正式在蘇格蘭註冊為慈善組織,目前正將經驗複製到附近的薩瓦拉(距離比米里約2公里)、切金、巴盧庫卡等村莊。伊恩表示,目標是在整個南無布達地區(Namo Buddha)每戶人家皆安裝一個水龍頭。他們已開始估算經費,期盼能盡早啟動下一階段工程。除了供水建設,基金會也規畫與蘇格蘭小學合作,安排學生赴尼泊爾交流與學習,從小培養助人觀念。參與供水計畫的義工說:「搬一桶水,對來自富裕國家的我們是負擔,但對這些村民卻是每日生活的現實。伊恩雖然是局外人,卻是值得學習的榜樣。」伊恩和團隊不僅重建比米里村的供水系統,更使村民們感受到希望與支持。未來,隨著更多的支持和資源的投入,伊恩的願景將繼續延伸,為更多的地區帶來改變。 前一篇文章 高盛:人民幣對美元 1年內將衝上7字頭 下一篇文章 核管法修正 核電廠最長可延役20年 熱門新聞 01【看人間】你是「好心做壞事」的大人,還是成熟的大人?2025.06.1702【詩】暗房2025.06.2003智利佛光山贈書 科爾陶科理工學院珍藏2025.06.1604【文學天地】自由瀟灑的生命 ──曹雪芹的情志與嚮往2025.06.2005【人間行腳】禱2025.06.1806雲林講堂贈《星雲大師全集》 助麥寮文化教育2025.06.1807287所學校行三好 讓世界更美好2025.06.1708社論--借鏡企業家的務實與責任2025.06.1709【香火傳承】新屋天后宮守望笨港百年記憶2025.06.1710嘉義.溪口 嘉南平原綠寶石 軼聞古蹟話文史2025.06.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瑞士白塔 全球最高3D列印建築戰火連連 全球難民達1.2億人全球升溫1.5℃防線 3年恐失守川普喊話伊朗「無條件投降」 哈米尼拒絕 貨櫃農場 翻轉糧食危機以伊戰火升溫 川普急撤G7返美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