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腸躁症日專題】 腸躁症解方 低腹敏飲食

陳玲芳 |2021.05.08
1734觀看次
字級
適量攝取全穀雜糧類及堅果種子類,能幫助紓緩腸躁症。 圖/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提供
北榮內視鏡中心醫師王彥博(左1)、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右3)以及台北榮總營養師吳柏姍(右1)出席世界腸躁症日記者會。圖/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提供
低腹敏食物,如胡蘿蔔、木耳、奇異果、番茄、小白菜、油菜、茄子、薑、蔥綠及秋葵,可改善腸躁症狀。圖/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提供
奇異果、鳳梨、綠香蕉、葡萄和橘子都屬於低腹敏食物。 圖/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台灣約有數百萬人罹患腸躁症,且長期反覆或交替出現腹痛、腹脹、腹瀉、便祕等症狀,對學習及工作效率、生活品質都造成莫大影響。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於419世界腸躁症日,提醒病患可與營養師討論「低腹敏」飲食,並同時注意精神心理健康等整合性治療,以提升生活品質。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腸躁症,全球有百分之十人口,亦即近七億七千萬人為腸躁症所苦;台灣盛行率約為百分之十至二十,推估約有兩百三十至四百六十萬名患者。

當反覆或交替出現腹痛、腹脹、腹瀉、便祕症狀,就醫檢查卻沒發現任何腸道發炎或癌症跡象,很可能是「腸躁症」上身。醫師與營養師指出,目前國外已將「低腹敏飲食」用於第一線治療,可有效改善腸躁症狀,找回正常生活。

國內苦無新藥可用

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說,腸躁症確切原因不明,可能受到壓力、飲食、腸道敏感異常等因素影響。相關症狀至少持續六個月,或者過去三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一天有復發性腹痛,再加上排便頻率變化、糞便外觀改變等,即可診斷為腸躁症。

盧俊良進一步分析,根據《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期刊,台灣腸躁症患者與無腸躁症者相比,發生「睡眠障礙」的情況高出兩倍;因腸胃問題,患者自工作或學校缺席的比例,高出二點五倍;罹患腸躁症患者,也比沒有罹患腸躁症者,更常向醫師求診。

「嚴重的腸躁症患者,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都大受影響。」盧俊良於世界腸躁症日記者會中指出,影響台灣腸躁症治療不佳有三大問題:一、病人對疾病了解不足,影響就診與治療 ;二、國外新藥未引進,無法提升治療成效;三、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推廣仍待加強。

盧俊良指出,台灣醫療水準在國際間實屬先進,但在腸躁症的藥物治療卻落後歐美日等國,目前國際已有十餘種腸躁症新藥治療,台灣卻遲遲未引進,讓腸躁症病患苦於無新藥可用,加上醫囑性不佳,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他呼籲政府,應盡快鼓勵引進並核可新藥以提升治療效果,也提醒病患除藥物治療外,可與營養師討論採用「低腹敏」飲食,以減輕症狀,改善病情。

低腹敏新飲食療法

台北榮總內視鏡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觀察國際治療趨勢發現,腸躁症的治療已經從單一科別進展到整合藥物治療、低腹敏飲食、生活型態改變、精神心理治療四大面向;即使是對於便祕型、腹瀉型、慢性便祕不同類型的腸躁症,在國際間也已經有了十多種的新藥物治療。

然而,目前台灣使用的藥物十多年來沒有新增,且這些傳統藥物大多都是紓解症狀,而非針對腸躁症機轉而研發。新一代的藥物,大多根據大腸疾病最新的可能機轉研發;這類針對特定機轉研發的藥物,對傳統藥品治療效果不佳者,更能達到有效的疾病控制。

近年來,國際討論甚多的低腹敏飲食,也是很新的飲食治療方式,它可以有效緩解改善症狀。

王彥博說,根據二○一七年的低腹敏飲食研究,發現西式飲食模式,即高脂肪、高糖飲食、鹹味小吃,如蛋糕、餅乾、糕點、甜味飲料、薯片等,與引發腸躁症症狀有極大關聯;國外亦有研究指出,過量咖啡因、甜食、含糖飲料的飲食習慣,會提高罹患腸躁症的風險。

而在低腹敏蔬果的研究上,近期美國研究顯示,「慢性便祕型」患者,每天食用兩顆綠色奇異果,持續四周後的結果,相較於每天食用黑棗或是車前草的患者,其成效相當,且在腸道運輸時間上,減少將近兩成的時間。

「壓力」與「飲食」,常是誘發腸躁症的原因。王彥博進一步指出,目前國際腸躁症的治療方式是以整合醫療模式(IBS integrated care)進行,未來治療腸躁症的方向為:低腹敏營養師、腸胃科醫師及精神科醫師的整合性治療,以達到最佳治療成效。

營養師教你怎麼吃

澳洲蒙納許大學在低腹敏飲食的研究顯示,八成六腸躁症患者,採行低腹敏飲食後,整體症狀獲得改善。

二○一七年英國研究指出,至少有十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五成至八成的腸躁症患者,在實施低腹敏飲食後,腹脹、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獲得改善。由於亞洲飲食與西方飲食習慣不同,在亞洲人的研究顯示,低腹敏飲食,同樣有六成八的病人,改善腸胃症狀。

台北榮總營養師吳柏姍,是目前全台唯一取得澳洲蒙納許大學認證的低腹敏營養師,她指出,腸躁症患者實施低腹敏飲食,確實有助於緩解腸胃道不適狀況。

她同時強調,衛教腸躁症患者選擇低腹敏食物,需要有讓患者方便易懂的工具,可查詢食物中腹敏成分多寡與可食分量。

澳洲蒙納許大學研發「低腹敏飲食APP」,幫助患者容易查詢低腹敏的食物,如奇異果、草莓、鳳梨,都是經低腹敏認證的水果。

吳柏姍說,近十年來,國際間逐漸推廣低腹敏飲食;「腹敏」一詞取自FODMAPs的諧音,指的是可能造成腸胃敏感的特定類型碳水化合物;這些食物在消化過程中無法被順利吸收,可能導致一部分的人出現腸胃道不適。

目前國際間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低腹敏飲食對改善腸躁症的效果卓著。以亞洲研究為例,經過四到六周飲食控制,近七成腸躁症患者,症狀確實獲得改善。

吳柏姍提醒,實施低腹敏飲食,並不適合長期進行,且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與營養師嚴謹控管,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造成營養失衡等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