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適應新環境】 當野生動物變城市動物

文/彌生 |2021.04.18
4478觀看次
字級
蜘蛛已經學會將網織在街燈附近,以捕捉被燈光吸引的飛蛾。圖/網路
在窗外欄杆上走步的遊隼。圖/網路

文/彌生

在日本仙台,烏鴉生活了幾千年。每當核桃成熟季節,烏鴉要吃到最喜歡的核桃果,都得面對一個難題──核桃殼很硬,烏鴉很難啄開,於是烏鴉會把核桃叼起飛到高空扔下,借助撞擊力打開硬殼。

1970年代,仙台的科學家注意到,當地烏鴉改變多年來的策略,開始把核桃扔到道路中間,讓來往的車輛壓開核桃殼,烏鴉便可享受其中的美味核桃仁。

仙台烏鴉把汽車當作核桃鉗,成為城市化迫使動物改變行為方式的最經典案例。

也就是說,當城市化日趨明顯,野生動物被迫與人類共處同一時空後,必須在短時間內適應環境,完成以往可能需要數百萬年才能出現的演變。



黑鳥未眠在深夜高歌

烏鶇,俗稱黑鳥,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被研究得最透徹的一種都市野生動物。

與鄉下地區的烏鶇相比,都市生活給烏鶇產生了很多變化。在歐洲和北非地區,牠們甚至演化出一種全新的種類。

生物學家施圖森在書中寫道:那些森林和城市中的黑鳥,在同樣的環境下共同孵化養大,結果彼此卻極為不同。也就是說,牠們天生的不同是基因造成的,而不是通過學會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

這些城市烏鶇身型更短,有更粗短的鳥喙,冬天也不遷徙到別處過冬。另有證據顯示,城市裡的噪音汙染,使牠們改變了鳴叫的音高和時間。森林裡的烏鶇都是在清晨鳴唱;城市裡的烏鶇,則在漆黑的夜裡高歌。



遊隼在摩天樓上建巢

遊隼這種獵鷹,在20世紀中期,曾因捕食吃入化學殺蟲劑DDT昆蟲的遷徙候鳥,一度瀕臨滅絕。

其後,全球禁止DDT殺蟲劑使用,實施養殖遊隼計畫,讓這個物種的數量從滅絕的邊緣有所上升。不過,棲息地受到破壞,使遊隼數量幾經波折,最終才在城市中找到了避難所。

遷徙到城市中的遊隼,學會了在摩天大樓和高層建築中築巢,城市中可取得的大量獵物,也為遊隼的繁殖提供了保證──如鴿子和蝙蝠,而這些動物在野外數量並不多。



朱雀鳥喙變得長又寬

在生物學歷史上,達爾文知名的鳥雀研究指出,為了適應不同島嶼上的特定食物,加拉巴哥島上的鳥雀,演化出各種形狀和大小的鳥喙。

最近,美國亞利桑那州圖克森的家朱雀,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因為這種城市鳥雀的嘴喙,比那些仍然生活在野外的同類更長更寬。原因是,這讓牠們更容易吃到人類放在餵鳥容器裡的葵瓜籽。



黑色煤煙掩護斑點蛾

斑點蛾,則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顯示動物如何在人類的影響下適應環境。

在英國高度工業化的幾十年間,這些斑點蛾身上出現很多黑色斑紋。原因是,從煙囪裡冒出的煤煙,讓牠們可以躲避天敵,而森林中一些利用樹上的苔癬做掩護的顏色較淺的斑點蛾,卻失去了保護被暴露出來,數量銳減。

直到1960年代,英國空氣汙染得到控制之後,環境更加清潔,淺色斑點蛾才重出江湖。



都市青蛙更會撩雌蛙

生活在墨西哥和南美洲北部的通噶拉青蛙,能發出一種很有特色的叫聲,藉以吸引雌蛙交配。但是牠們為配偶所唱的歌曲,卻也能引起天敵注意,招來殺身之禍。

研究人員發現,在都市環境中的雄蛙,比在曠野裡的雄蛙,發出了更加複雜難辨的歌聲來吸引雌性。與此同時,都市青蛙在城市的環境當中,也少了很多對天敵的警惕性。

也就是說,城市裡的通噶拉雄蛙,比生活在附近熱帶雨林中的同類,有更多吸引配偶的表現。



倫敦地鐵蚊愛吸人血

家蚊,是全世界各地都有的一種蚊子,牠們擁有超強的適應力,但是生活在倫敦地鐵的家蚊,卻有更強的適應能力。

一般家蚊生活在地上,成群而居混雜交配,而這種二戰後以倫敦地鐵命名的家蚊,則適應了地下的死水,習慣在人類建築物和地下空間繁衍,一對一交配。

更重要的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家蚊喜歡叮咬鳥雀,而倫敦地鐵蚊則對人血更有胃口。



演化速度加快百千倍

施圖森和其他科學家認為,有些例子證明「由人類引發快速演化」現象的存在,也就是說,城市中的動物,在幾十年甚至短短幾年內,完成以前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出現的快速適應。

「原本生活在橋下的蜘蛛,通常躲避光線,現在已經演化為在吸引飛蛾的街燈邊織網,而飛蛾,正在演化自身抵抗街燈的吸引力。」這樣的行為轉變,在各式各樣的物種中都能觀察到。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生物學家馬克·約翰遜,2017年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總結了192個研究中發現的動物適應城市生活的規律。研究發現,各物種在城市環境中找到了漏洞,以便利自身繁榮昌盛。



都市化迫使動物適應

據聯合國公布的數字顯示,1960年代,全世界僅34%的人居住在城市;2018年,攀升到55%;據估計,到2050年,全世界約有7成的總人口,將生活在城市中。

當全球大規模城市化,勢必對野生動物帶來巨大衝擊,也導致諸多野生動物,必須快速適應城市生活,以求生存。

荷蘭研究演化的生物學家蒙諾·施圖森,曾經在2018年出版《達爾文進城:城市叢林如何推動演化》一書中指出,「我們正在朝著一種情況發展,那就是,大多數人類接觸到的唯一自然環境,就是城市自然環境。」所以人類能做的,是確保城市的野生動物,盡可能地豐富和多樣化。



城市蜥蜴更善黏玻璃

原本生活在岩石和樹林之間的蜥蜴,城市化給牠們帶來的挑戰是光滑的牆壁和窗戶。為了求存,都市蜥蜴因此演化出了更長和更能粘住牆壁和玻璃的腳,使牠們能在這樣的平面上行走。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生物學家克里斯丁·溫切爾是研究蜥蜴的專家。她說,城市的蜥蜴在腳趾上有更多的角質鱗,而且牠們的趾掌也更大。研究還顯示蜥蜴甚至演變到能承受更高溫度的能力。

溫切爾拍攝了在實驗室環境下的好幾個比賽片段:城裡生活的蜥蜴,在光滑的玻璃和水泥牆上,輕輕鬆鬆超越了鄉下來的蜥蜴。

不過蜥蜴專家克里斯丁·溫切爾警告說,想當然地以為動物能適應人類環境,是大錯特錯的。畢竟,現在沒有瀕危風險的動物,並非永遠都不會成為瀕危物種。

(本文原載於《BBC英倫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