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9】隨堂開示錄 326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40 關於《佛光菜根譚》 2-2 《佛光菜根譚》新書發表會

星雲大師 |2021.01.12
1319觀看次
字級
南京棲霞寺主殿。圖/妙熙
棲霞寺千佛岩。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40

關於《佛光菜根譚》 2-2

《佛光菜根譚》新書發表會 
時間:2007年5月14日 
地點:江蘇新華書店

提問一:現代的網路和電視,對宣傳佛教起了什麼作用?您會看電視、上網嗎?

大師:佛經內容有兩個主要條件,一是合乎真理,二是對機。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教導弟子,對眾生說法要能觀機逗教,契理契機;不對機,別人就不聽、不信了。因此佛教的發展,要因應時代的發展、人心的需要。我想未來透過網路、電視,更容易將佛教弘傳到全世界。
不過,我老了,不看電視了。其實也不一定要用眼睛看、耳朵聽,可以用「心」感受,每個人都具備這種能力。這就好比想要知道房裡有沒有人,不一定要用眼睛看、耳朵聽,只要開了門就曉得裡頭有沒有人了。人要能六根互用,尤其透過修行,也會產生這種特殊的經驗和感受。

提問二:大師回到南京,對南京有什麼感覺?

大師:十八年前,我回到南京,對南京很失望。為什麼?因為它依然蕭條、破爛,沒有進步。但是十八年後,再回到南京,它已經不同凡響。高速公路的發達、南京體育場的建設,都表現出它在經濟上的迅速成長。也不只有南京,中國好多城市,都煥然一新了。
再從最近將要興建琉璃塔的報恩寺,及腹地四十里方圓的棲霞古寺來看,南京需要有宗教地標,畢竟社會發展,還是要配合人民的需要。

提問三:您花了多久時間完成《佛光菜根譚》?

大師:這本《佛光菜根譚》是我利用零碎時間寫的,前前後後的時間加起來,大概經過十年才結集完成。
我自覺不是一位弘揚佛教的專業人士,但我自信是一位社會的教師。我不叫人一天到晚念佛、參禪,但希望能把人格、道德等做人的道理,送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的心裡。
在我的講演裡,並不著意於闡揚佛教的偉大、崇高,而是以人的需要為主。比方我對在家信徒就講「三好運動」: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心。
有時候,一、兩百人來到佛光山,臨時要我和他們講話,究竟講什麼好呢?尤其山上的員工,每當我一講話,他們都會來聽,我總不能老是講相同的內容,會給他們笑:「師父只有這兩招!」
山上有一座橋,我給它起名為「寶橋」,過去我從寶橋經過,每每想到幾句比較特殊的話。因此當我和他們講話時,就把這些想到的句子上套上,例如「你大我小、你對我錯、你有我無、你樂我苦」。把這些想法告訴他們之後,漸漸地也就成為我的格言了。

提問四:現代年輕人,心比較浮躁,能夠安靜地看完一本書的人不多,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大師:這種情況也發生在台灣。針對這個問題,我曾提出相關的看法。在大陸,如隆相大和尚這一輩的中青年,早在二十年前就看過我的書。不過,海峽兩岸到底是一水之隔,文化的傳播並不是那麼快。雖然如此,宗教的交流還是比較快。現在兩岸的宗教幾乎是互相合作,有諸多互動。所以,今後我們也希望中國領導人,能夠將宗教的一些想法納入參考,甚至重新估定佛教的根本思想。將佛教的理念做為社會的教材,有益於淨化人心,並能助長社會的進步,促進人事的和諧。
我有一套著作,叫做「迷悟之間」,過去它曾經在報紙上刊載好多年。台灣有一對做過監察委員的夫婦,他們約定好早上收到報紙,誰都不可以先看,要等吃過早飯,再一起欣賞,否則匆匆忙忙閱讀,無法獲得閱讀的樂趣。
要完成一件事,需要有很多助緣。好比喝茶、吃飯,光是有美味還不夠,還要適時添加好話、笑容,做為佐料,乃至環境美化、氣氛和諧、空氣流通……各種條件具足,吃的人才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讀書不像看電視走馬看花,要帶有一點思惟。佛教有句話:「聞思修入三摩地。」透過聽聞、思想、實踐,方能進入真理的道路。

提問五:您對影星出家有什麼看法?

大師:奇哉,怪也,大家怎麼對這許多事情感到有興趣?現在坐在後面一排的慈莊法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依空法師……他們都是智慧型的才女,他們對佛教的貢獻,必定超過這些影星。
慈惠法師出家五十多年,幫我辦了三所大學、十六所佛學院,同時籌辦了這次在揚州鑑真圖書館舉辦的「佛教教育論壇」……慈容法師出家也五十幾年了,他走遍全世界,在一百七十多個國家的大城市成立佛光協會,目前已經擁有幾千個分會,幾百萬的信徒,他也是一介女流,但是他不要名位。我在香港、台灣的大型集會,都是由他一手策畫、集合群眾。不久,他還會帶領一千人到無錫大佛參訪,參加活動。慈莊法師在全世界興建兩百多個道場;依空法師是文學博士、大學教授;如常法師畢業於藝術研究所,近來在馬來西亞、香港、美國等地舉辦「覺有情」巡迴展。
我希望各位對佛教有更多的認識,眼光能放得更大。影星會出家,必定與佛教有因緣,實屬難得。當然,念佛、參禪很重要,但是普度眾生更重要,對這個社會,我們要奉獻更多的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