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 】一座古島的世界四大奇景

文╱王文靜 |2020.10.21
5851觀看次
字級
高粱田 圖╱王文靜
石蚵田 圖╱王文靜
閩南洋樓 圖╱王文靜
閩南洋樓 圖╱王文靜

文╱王文靜

飛越萬里,一萬三千隻從西伯利亞、青海來的鸕鶿,在高粱飽穗的季節,落腳金門。迎冬時節,農人忙收割,鸕鶿忙新厝,忙覓食。牠們晨出夕返,飛過四百年石蚵田,飛過紅瓦成群的洋樓。

原來,在我們的土地,有一座有千年文明的古島。

原來,冬天,這座古島每年會有四大世界級風景交會,從天空、土地,到海洋。

與古島第一次相遇:我到這裡擔任評審,晚上住在一處有天井的閩南聚落,紅磚古厝、四合院天井、星空。穿越時空,彷彿回到百年前的歲月。這裡的居民長久以來就是這麼過日子。我嚮往著,有一天,要重返這裡long stay。

與古島第二次相遇:我到這裡演講時,有人告訴我,每年十二月起,這裡湖畔木麻黃會變成白色,白靄靄的樹林,彷彿下雪。平地因何下雪?因為來自北方各國的鸕鶿南遷到此,避冬。鸕鶿是全世界最會潛水捕魚的水鳥,又稱「魚鷹」。我瞪大眼睛,好奇那樣的奇特畫面,有一天我要拜訪「另類的白色聖誕節」。

今年九月,因為要策畫「品味私塾」冬部曲,我再次到古島。發現:這裡的冬天,除鸕鶿、百年洋樓,還有從明朝就有的石蚵海岸、綿延的高粱田,構成四大奇景。但長久以來,被戰地印象給深深隱藏。這裡是金門。

我好奇:為何四大奇景會發生在金門,一座曾經的貧脊之島?原來,因為戰地。原來,貧脊也是優勢。

鸕鶿是大胃王,每天進食約五百公克的魚,一千隻鸕鶿會吃掉五百公斤的魚。因此,百年以來,鸕鶿在全世界遭到漁民捕殺。某些國家甚至絕跡。自然而然,鸕鶿對人類有高度防備。戰地,讓金門長期限制發展,人類止步,意外讓這裡成為鳥類與海洋的天堂。當全球野鳥數量減少之際,到金門越冬的鸕鶿數量逆勢上揚,一代接一代,一年復一年,現在已有上萬隻的鸕鶿來此越冬。有多壯觀,花費近四年完成鸕鶿紀錄片的廖東坤導演,以「黑色舞影」命名這支片子,即可想像,每天鸕鶿盤旋在空中整隊出發覓食與夕陽棲地,在天空形成變化萬千的潑墨畫的獨特。他說,即便在鸕鶿的原棲地都沒有金門這麼壯觀。

不只天空,海洋的金門也是精采,夏天的潮間帶可以看到有「活化石」之稱的鱟。那個與恐龍同時期的海中生物,原本在台灣也是有的,現在僅見於金門等少數海域。

天上的鸕鶿、海洋的鱟,構成「野金門」的冬、夏海景,也暗示,當人類不步步進逼,留給大自然一些空間的美好。鸕鶿會來,鱟會繁盛。

在四季中,人類的冬天是蟄伏。但鳥類的冬天,高粱的冬天,蚵仔的冬天,進入一個高潮。年初,在構思「品味私塾」時,我想以旅行與課程,用食物與植物,譜出台灣的四季。想走入季節的精采。於是,當結束五月夏部曲「在初夏,當麵包遇到香蕉」後,我花了半年時間,從北部走到東部,陷入苦思。最後在離島金門,看到這是最棒訴說冬天台灣的地方。

飛越萬里,一萬三千隻從西伯利亞、青海來的鸕鶿,在高粱飽穗的季節,落腳金門。迎冬時節,農人忙收割,鸕鶿忙新厝,忙覓食。牠們晨出夕返,飛過四百年的石蚵田,飛過紅瓦成群的洋樓。

金門,這座文明始於唐朝的古島。千年來,曾是元朝的鹽場之島,曾被多次人為大破壞而成貧脊的荒島,曾在康熙皇帝一聲令下而人民全數撤出的空島,如今在旱地裡,長出一畝畝高粱,成為一甕甕的高粱酒。橘紅的夕陽,我走入齊肩的高粱田,也彷彿走入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電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