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穿過一望無際的藍

文/歐銀釧 |2020.09.18
3720觀看次
字級
澎湖古厝,堆疊記憶。圖/歐銀釧
澎湖海洋,波光瀲豔。圖/崔璐璐
澎湖農家種的菜豆。圖/崔璐璐

文/歐銀釧

我的心有一艘湛藍的相思船,行駛在我的左心房右心室之間,那是想念的澎湖海,隨著我經歷人生,隨著我四處旅行。

「老師,可以借戴一下豆子項鍊嗎?」一個學生舉手發問。我把項鍊拿下來,讓她試戴。

「好特別的項鍊。」她愛不釋手,數著項鍊上的一顆顆豆子,又問:「這是真的豆子?」

是真的豆子。這是澎湖八十多歲的顏淑娥女士手工製作,以一百多顆豆子串成,遠從馬公市寄來的豆子項鍊。我到各地教閱讀與創作,總是戴著它,常常引來學員好奇,希望試戴看看。

八年前,我為澎湖文化局寫《記憶的島嶼》和《記憶的海洋》兩本書,先後採訪了十九位澎湖耆老,聆聽長者說故事,說起從前的澎湖。顏淑娥是第一位受訪者,我到她位於馬公市的家,和她在廚房談天。那日,她在平底鍋上煎番薯餅,香氣四溢。

我注意到她家桌上有一串褐色的豆子項鍊。她笑說那是童年的遊戲。「小時候,我把老豆子剝開,用針線把豆子穿成項鍊,戴在身上。玩夠了,還可煮來吃。」她記得第一串是小學時做的。每次做豆子項鍊,童年時光就回來了。

去年,《聯合報》出版的水果月曆,選用了我寫的一篇有關葡萄的短文,摘句配圖刊載在八月。我把這份月曆寄贈顏淑娥女土,做為賀年禮物,她很高興,打電話來致謝,聲音依舊清雅溫柔。我問:「現在還做豆子項鍊嗎?」她說:「眼睛不好,比較少做了。」

令人驚喜的是,不久,我收到她寄來一串豆子項鍊。

那是表皮上帶有紅色紋路的菜豆種子做成的。她挑選快要老的豆子來做項鍊。「因為快要老的豆子比較大顆,比較容易用針線穿過。穿好之後,掛起來風乾,豆子會變得比較小顆。」

顏淑娥是澎湖西嶼鄉赤馬村人,一九三四年生。五十多年前搬到馬公市。她是赤馬村著名的校長顏榮華,人稱「榮華師」的女兒。

我還記得八年前她烹調的「露黍糊」,滋味甘美。她說,很幸運,在市場遇見農人賣「露黍粉」,這是以高粱磨的粉。高粱粉加上地瓜煮熟,一鍋「露黍」就是最幸福的味道。

我在澎湖出生,童年常吃「露黍糊」。隔了數十年,再度吃到想念的鄉間美食,美味和著記憶,讓我不禁又盛了一碗。

露黍粉得來不易。她說,採收露黍之後,拿到屋頂晒,再捆成一把一把的,用力摔,稱為打高粱,為的是讓穀子落下來。之後,把打好的穀皮和穀子倒出來,利用自然風把穀皮吹走,留下穀子。那些穀子磨成粉,就是露黍粉。「手續繁複,採收高粱很累……」

我記得那些過程,童年時家人在晒穀場忙著打高粱,我也跟著玩耍。有時被穀皮和穀子沾到脖子,奇癢。

熟悉農事的顏淑娥,聊起她家的菜園。她說:「母親在西嶼菜宅種了菜豆、絲瓜、南瓜、芥菜、高麗菜、白蘿蔔,我總是幫忙挑水澆菜。」菜宅是澎湖的農作景觀,居民以硓石堆疊砌成防風牆,每年九月東北季風吹起,防風牆能保護農作物。我在澎湖的老家也有菜宅,孩提的我常在裡面遊玩。

記憶疊著記憶。時間往回走,回到從前。不可思議,我又再盛了一碗露黍糊。每一口都是大地之味,綿密好吃。

顏淑娥嫁給遠從河北來的崔棟先生,兩人育有三男一女。訪談那天,曾參與八二三炮戰的崔老先生說:「這是命運之神的安排。我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到澎湖,娶得佳人。」崔棟喜歡讀書,常送書給她,經典名著《傲慢與偏見》、《安娜.卡列尼娜》是他們的緣分之橋。

彼時,澎湖是戰地前線。顏淑娥念小學四年級時,曾跑過一整年防空警報。她說,那時學生在廟裡上課。「有時,聽到飛機的聲音就躲到水溝裡」。

小時候,我常看到坦克車從門前經過。花生田和海邊附近都有軍營,軍人駐防。

顏淑娥曾在學校教書。住在西嶼時,常為人們讀信、寫信。她說早年西嶼鬧早災,村裡為缺水困擾。彼時次女璐璐出生了,她常揹著孩子去挑水。偶爾,扁擔、水桶碰到璐璐,「頭都撞紅了,好心疼」。

璐璐是我認識三十多年的好朋友。未採訪她母親顏淑娥之前,我們從未談起她家的故事,那次採訪之後,才發現我們除了是同鄉,還有些相同的記憶。璐璐的頭曾被扁擔碰到,我的頭則是被搗高粱的樁具撞到,家人也是緊張、心疼。還好都沒事,平安長大。

數十年前,我回澎湖,在文化局工作的璐璐說要帶我去看荷花。我們站在滿滿的荷花面前,清風拂面,暗香浮動。那是個灌溉溝渠,不知道何時開滿了荷花?是童年的我離開之後才來的?璐璐搖搖頭,她也不曉得。

我和璐璐的友情是從看荷花開始的。由於我在台北工作,回澎湖的時間較短,每次問起澎湖的相關文化,她總是在一般的風景之外,讓我看到更深層的人文,幫我銜接起童年離開澎湖之後,空白二十多年的記憶。她有如澎湖風土人文的活字典。

日前,我夢到顏淑娥又煎番薯餅,我們一起吹著海風,談著澎湖傳統食物。夢裡,我問她什麼時候再做「露黍糊」?她笑著說,先種高粱吧!

我把夢境line給璐璐,她回覆:「真是奇妙的夢。媽媽已無法下廚,站著腰會痛。」

童年記憶深藏在腦海。偶一觸動,就把心思帶往那些時光裡。小時候在澎湖所見的大海、海邊的紫色馬鞍藤,又在心底迴旋。

顏淑娥曾告訴我,她心裡有一個大海。以前,西嶼到馬公要坐大目船。「冬天要坐三十分鐘至四十分鐘。夏天要坐更久」。她喜歡在夏天坐船,看船夫搖櫓,載著她穿過一望無際的藍色。

西嶼和馬公之間本來沒有橋。跨海大橋在一九六五年動工興建,一九七○年底竣工通車。

我的心有一艘湛藍的相思船,行駛在我的左心房右心室之間,那是想念的澎湖海,隨著我經歷人生,隨著我四處旅行。

八年前,七十九歲的顏淑娥還在當義工,她說:「人生要盡力,順其自然,不要想太多。」那是行過人生大海的智慧語。

九月,東北季風吹起,我要戴上豆子項鍊,回澎湖再去拜訪顏淑娥,學做番薯餅,聽她細說澎湖故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