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唐詩三百首》平放指甲上

曹麗蕙 |2020.06.25
2260觀看次
字級
陳逢顯成立毫芒雕刻館,推廣方寸即世界的毫芒藝術。圖/記者曹麗蕙
以篆字撰寫百壽於瓜子上,尺寸約0.5x1.2cm。圖╱陳逢顯提供
微書《唐詩三百首》(封面),尺寸約0.85x0.85cm。圖╱陳逢顯提供
米雕作品〈甘肅麥積山石窟的泥塑大佛〉,尺寸約0.3x0.5cm。圖╱陳逢顯提供
微書《小王子》,尺寸約0.2x0.25cm。圖╱陳逢顯提供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小小一粒米,透過放大鏡細窺,卻驚見衛福部長陳時中戴口罩的的迷你畫像;平放在指甲上的微書,翻開竟是全世界最小的《唐詩三百首》;大家聽過成語「見縫插針」,但你可曾看過針縫中藏著一對袖珍翡翠茶壺?

毫芒藝術家陳逢顯四十年來醉心精微工藝,至今已創作逾兩百件作品,「我在微小世界中見到生命的奧妙與真諦」,他也盼透過自己的作品,讓民眾能感受到「毫芒之間,自有乾坤」。

一公分是十毫米,來到陳逢顯毫芒雕刻館門口,就能見到他以磚雕作品〈追求一毫米〉道出心志。他小學三年級參訪故宮,見識清代陳祖章雕橄欖核舟的精巧作品後,便對微雕藝術為之著迷;高中就讀稻江美工科,退伍後考進中央銀行的中央印製廠當製版師,「鈔票中的圖案和文字均是由點和線構成,都很精細」,他自言幸運,由工作領域真正踏進精微世界,進而接觸放大鏡、針筆、小毛筆等毫雕創作工具,並從中汲取養分。此後,他白天工作,晚上藝術創作,並探究文獻史料,一頭栽入微觀奧妙的大千世界中。

不斷挑戰最小

五藝無所不通

然而這門頂尖精微的工藝,卻瀕臨失傳危機,陳逢顯一心想傳承推廣,且不同於其他毫芒藝術家只專攻一藝,他是「毫芒五藝」──微雕、微刻、微書、微畫、微塑皆通,「四十多年來,我踏入微小時空,就全心全力投入,鑽研五藝,希望不斷挑戰最小,將五藝做到極致。」

包括米、竹、木、石、紙章、玉、金屬、蛋殼、頭髮都是他的創作素材,除了放大鏡、顯微鏡、針筆、細小毛筆外,還會依創作素材,自行研發調整製作工具。

陳逢顯微小書系列的代表作品有《唐詩三百首》(零點八五公分乘以零點八五公分),比指甲還小,共計三十八頁、一萬多字;另外,法國《小王子》、日本《桃太郎》,甚至《台灣詩情》也都有微書作品。

今年是鼠年,年初他更創作〈十全十美黃金鼠〉,每隻都小於一毫米;在蛋雕方面,他將許多「空」字,刻在蛋殼上,蛋殼內有兩百三十個小空字,組成大空字;米雕更顯功力,從台北一○一、萬里長城,到甘肅麥積山石窟的泥塑大佛都微縮至米粒天地中,令人驚豔。

創作前打坐靜心

創作時高度專注

陳逢顯希望這流傳千年的絕技,也能有時代意義,常會以新聞時事為題材,如最新力作為陳時中的米雕頭像,還戴上口罩,「在防疫期間,他確實對台灣有助益」,因此盼用藝術創作,記錄台灣一段歷史。

六十五歲的他分享,「看似輕描淡寫幾筆,背後卻是四、五十年的功力,才能在方寸間掌握輪廓、比例、明暗層次,還要抓到生動神韻。」

「例如在米上繪畫,須屏氣凝神,高度專注,呼吸脈搏微弱震動,若心有雜念,筆鋒無法行雲流水,易宣告失敗。」因此打坐靜心成為他創作前的重要儀式,「心若靜,手就穩,便能由心控制意念,遊走於方寸之間,這需很長時間鍛鍊沉澱。」

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陳逢顯在微觀小宇宙中,看到生命無限寬廣,因而更醉心其中,他分享自己對藝術的體悟:「把基本功修練好,融會貫通,涵養美學,無論是放大到無邊無垠,還是微縮至方寸渺小間,都可以游刃有餘,自由創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